欢迎进入永春县文化馆!
【余光中文化传承与乡愁征文活动】

月是故乡明

2024-03-20    来源:《永春文艺》(2023年)    作者:潘书雅(指导老师:吕雅丽)  浏览次数:79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是雪满白头。”《浪子回头》里余光中这样道。闲云潭影,物换星移,“乡愁”一词似已成为余光中老先生的代名词。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浅浅的一海峡,谁是谁的束缚,在断开一百海里的命脉里固执着传承。

  小时候,乡愁似乎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犹记得小学时参加的余光中诗朗诵活动,小小的我穿着旗袍站在阔达的舞台中央,一字一句用孩童最真挚的情感朗诵着《乡愁四韵》,嗓音稚嫩,却也将那看不见的愁思化为有形的织线,萦绕在人们的心头,若有似无,飘飘荡荡。乡愁是什么?年幼的我或许并没有完全理解,但在那具象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和“腊梅香”中,掩藏在诗行间的浓情却是涉世未深的我也能感受到的。

  星霜荏苒,转眼我已长大,北大暑期学堂的经历却让我对乡愁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独自一人,背着行囊,搭上飞机,跨越南北。未名湖是一片海洋,博雅塔也伟岸,可无论是在繁忙的课程中,还是在漫步燕园领略美景时,我心头始终氤氲着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思,直到日后我才幡然醒悟,原来这也是乡愁。

  事实上,乡愁的意蕴也随着学识的拓展与日俱增,是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呼唤,是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的愁苦,亦是苏轼“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难忘隔天涯”的无奈。而对于余光中先生来说,走遍万水千山,为何还是最眷恋这片土地?向更深处漫溯,乡愁似乎不仅仅是乡愁,那遥遥情思的另一头连缀着的,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滚滚向东的家国情怀。中华文化之大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然大美无声,非虚安浅薄者可闻,汉字里墨香温存的一笔一画,是世代传承的表达。国学典籍含英咀华,默而无言,与你追遥相对,亦如与余光中老先生追遥相对的大陆。

  “知来处,明去处。”乡愁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或者说,文化也是。立足于家国情怀之上的乡愁,具有力透纸背的深沉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国是家,愁是家国情怀的载体,愁是文化传承的具象表达。或许,在余光中老先生踏上大陆故土的那一刻起,浓浓的乡愁便已消解成永存的爱国情思,愁不再愁,家国情怀却愈发深刻。

   岁月斑驳,留下的是诗行,带不走的是故乡。低头拾起水中明月,只觉得,月是故乡明。


上一篇: 没有了!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0595-23882645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