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永春县文化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永春文艺

永春文艺

【心听散文】岵山纪行(外三篇)

2019-01-04    来源:《永春文艺》2018年    作者:李志宏  浏览次数:540
 

岵山纪行(外三篇)

715号,中国岵山第四届荔枝文化旅游节甜美开幕。我和几位文友在早上七点多就驱车前往,说说笑笑,高歌一路,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早晨的皇帝。

开幕式在岵山镇北溪文苑生态旅游区举行,我们是第一批到达的,在北溪讲堂签到后,就四处走走。岵,山有草木也。这里的山没有高耸云汉,有的只是深邃幽窈。当我目光触及山上那浓得化不开的绿时,我惊叹,它的美,是丰盛端庄的。近处几条水泥小道拐弯处都用草木作了神秘的幕布,显得悠远又幽静。对面山间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山底是一个湖,像块绿得透亮的翡翠,湖边石刻上“桃香湖”三字清晰可见。这个湖多情,相视的一刹那,一汪春水已在两潭心湖里泛起涟漪,可惜不是三月,没有见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瞳瞳花影。大自然有如此曼妙之处,清新饱满的空气,让我习惯干燥环境的肺叶太过兴奋,所有的情愫与惬意都化作迁客骚人笔下的诗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泉泻声尽曲涧深”……

开幕式在泉州市夕阳红艺术团带来的民乐演奏中热闹开场,我们见识了永春好物产岵山老醋和香道表演。吃过午餐,作协一行前往岵山古镇,途中在津源酱醋厂逗留。该厂是老厂,据说经过三代人努力,已是生产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我们走进厂里,见到一排排铁罐有序排列。永春老醋是以优质永春糯米、高级红粬、上等芝麻、精制白糖等为主要原料,采用永春老醋百年传统工艺与现代液态深层发酵工艺相结合,以独特生产配方、精工发酵、陈酿多年而成,期间经历糯米蒸煮、红粬酒发酵、醋酸发酵、陈酿等大小五十余道工序。厂长掀开其中一个五年酿铁罐,让我们深呼吸,体味老醋味道。他介绍说永春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具有色泽棕黑、酸中带甘、醇香爽口、久藏不腐等特点,已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酿造技艺被收录列入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厂里有年份不等的老醋,厂长拿出一袋口服液装的8年陈醋,说是外面买不到的,让我们品尝。我本对醋情有独钟,一口气开了两瓶,一口闷,大呼:这酸爽!是的,就是酸爽的味儿,值得每一个人砸吧砸吧。

到达茂霞村时,入目满是荔枝树,好像一把把绿绒大伞遮住了炎炎烈日,阳光透过叶缝在地上洒落斑驳的影子,星光点点,就如发亮的金子一般灿烂。岵山的荔枝称作乌叶荔枝,皮薄核小(大多是焦核),肉厚汁多,味道清甜,爽滑可口。宋代大政治家、书法家蔡襄出任泉州太守时,尝到岵山荔枝,拍手叫好,连声称赞,将其列为名种,载入他的专著《荔枝谱》。我们要探访古村落,沿溪行走,在入口处,村民们正采摘荔枝,自然引得大家驻足。我剥了一颗,果肉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有光泽,如珍珠一般。我把它含入口中,甜蜜的汁液从肉中流出来,溢满口腔,十分甘甜。抬头仰望,树上缀满色泽鲜红的荔枝,红红的果实在绿叶的衬托下分外绚丽。我看见大多荔枝都长在树冠、高处,有个年轻小伙子像一只猴子“蹭蹭”爬上树去摘荔枝,他前脚踏在树丫上,后脚踩在另一粗壮的树枝,一手探向鲜红的荔枝,用手一扭,整个枝丫折下。有个老嬷嬷拿竹竿当神器,把竹竿往树顶一伸,一串色泽红润、个大香甜的荔枝就到手了。我不敢攀爬,试着拿起竹竿大力击打,却控制不好力道,左右摇晃,打不下一颗荔枝。看来“荔枝好吃果难摘”, 摘荔枝这件事,也是需要力量和技巧的。

岵山荔枝种植历史悠久,宋朝起便有村民开始种植,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我见到很多荔枝树年份久远,根裸露出来,仿佛老人手上暴起的青筋,隆得很高,又弯弯曲曲地钻入土里,主杆很粗壮,有力地擎着纵横交错的枝杆和葱茏油绿的叶子,荔枝的产量自然极高,一摞一摞的,红彤彤。据说岵山镇有荔枝树约3万株,其中百年以上老树约2500株。沿途有四棵300多年树龄的荔枝树并排而立,树形婀娜,当地人称“四大美女”。八棵百年荔枝树自然聚拢在一起,造型各异,有形似拄拐的铁拐李,有纤细秀美的何仙姑等,四周恰好有稻田水渠流淌,当地人便称其为“八仙过海”。最让人赞叹的是500年树龄的荔枝树王,树干直径约2.5米,年产荔枝达2000斤以上,它的对面约50米,有同年植株的另一荔枝树,两两相望,相守百年,当地人称为“夫妻树”。我发现两棵树上都系有红丝带,一打听,原来是当地或游人情侣,来到象征着纯真爱情的夫妻树下祈福,希望白头偕老,祈盼着美好甜蜜的爱情生活,系上红丝带并合影留念。我不由得吟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在荔枝树下流连,我也不忘欣赏隐没在深浅相间的绿色中的茂霞这传统村落。可以说这是个风景怡人的小山村,峰峦秀美,林木葱郁,

果香飘溢,风拂过脸颊还带来几许清香在嘴角。一块块四方田地间,穿插着一座座古旧的平房,没有欲与荔枝树试比高的楼房。古厝、树、稻田、菜园等掩映交叉,富有空间美感。“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小桥流水人家。听溪流潺潺,沐乡风徐徐,看淳朴安闲的乡民走过,一种亲近乡土、回归自然的感觉油然而生,让我顿时忘记尘世喧嚣、尽情享受安宁静谧!我们还转进“敦福堂”,红砖白墙灰瓦,飞檐翘角,透天的四方天井,上下两落,两旁厢房,精美的木雕和石雕,古典游廊柱护栏,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这里现成为华侨文化展示馆。

绕一圈,走到和塘古街,道路两边是闽南骑楼和老宅。这里没有人群涌动,“叭叭”响个不停的汽车喇叭,没有泛滥的爆炸的重金属,也没有嬉笑叽喳声和叫卖声,各家把特产摆在那里,静静地等着你光临。榜舍龟、香饼勾引你的味蕾,佛手茶、老醋、漆篮、纸织画等任你欣赏品鉴。当然还有一筐筐明亮地在眼前闪耀的红荔枝。

永春岵山小镇,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田园山水画卷。游走在岵山,抚过桃香湖,喝过老陈醋,大快朵颐地吃着荔枝,我欣喜,我赞叹!

荔枝的那抹红是一道耀眼的绚烂的中国红,是岵山的微笑,是岵山的骄傲,是岵山的勤劳,是岵山的自豪。

心中的一泓清泉

立冬前一天,太阳莞尔,光照暖身,是个出游的好日子。我们安溪四个文友随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成员到永春采风。

车队游弋于吾峰、湖洋两镇,山间小路旁,清风茶树相伴,我发现永春的山峦没有高耸逼仄之感,大多纤巧圆实,山野美得深幽,颇有“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之感。

当听到要前往蓬莱村和清泉岩时,我是惊奇地“啊”了一声的。我工作的地方是安溪八中,学校植梧于蓬莱古镇清水岩山麓,可谓钟灵毓秀之地。没想到湖洋镇有个蓬莱村和清泉岩,这么巧合,可是上天垂青,要让我再邂逅一个“蓬莱仙境”?我不由对此行多了一份期许。

车停在一座桥边,我的目光随即被一泓晶亮的流水吸引,放眼望去,溪水迤逦,静静流淌在青山脚下,冽然清碧,粼粼波光,倒映出幢幢树羽影儿,两岸是如画般的黛屋白墙,这是一种何等美丽的韵致!沿着小石板路漫步,一帧梦里水乡的画卷舒展开来。心亦柔软,软若竞相开放的云絮,软若长袖向风的枝条,软若飞过的那只白鹭。心亦轻盈,如一朵流云在碧波潋滟中婉转。一转身,瞅见同行的姚雅丽一袭白袂飘飘,若蝶轻舞在摇曳的几株美人蕉丛。你在岸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谢美永、蔡永怀手里的相机已咔嚓咔嚓留住了这青山、绿水、人家。

望着这银光闪闪、空灵青碧的水面,我不禁吟到:“日落波光相映发,游人如在武陵溪。”一旁一位文友随口道:“这条溪就是武陵溪啊,那座桥是武陵桥”,我一下愕然,这真是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武陵溪?细问之下,得知蓬莱村原名“汪内”,山屏环抱,以前只有村南一条小石岭可通世外,确是“避秦”的桃源之处,宋光宗年间御赐村名。而这条“武陵溪”是村民命名,源于德化的雷鼓潭,穿越百里淌过村野,在这里形成了活水长流的湖塘。现在这一段可是赫赫有名的黑脊倒刺鲃(俗称“光鱼”)赖以栖息的地方。想必此地村民青山绿水自在怀,悠然游然,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与陶渊明诗里的桃花源愈行愈近。岁月匆匆,有多少疲于追光逐年的人,希翼永生住在桃源净土上,而我,今天走了一回,幸甚至哉!抬头望见木质拱门上“桃源深处”四字,我接了一句“别有洞天”。

越过武陵溪,车环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来到一处古刹----清泉岩。群山起伏,层峦叠翠,平实中蕴含秀美,雄浑中氤氲灵性,风过处,林涛腾浪。一座岩寺坐落山腰丛林中,蔚然而起,独守一方清水烟云。宽阔庄严的正殿前,一尊弥勒佛像笑对青烟缭绕的香火,笑对山间的云卷云舒,雍容大肚。步入正殿,有一股从大雄宝殿后面地下岩缝里涌出来的清泉,终年不断,碧水流香,据说是集花草灵气和日月精华千年凝汇,一说是渗和观世音大士从杨枝瓶里溅下来的甘露。“利乐众生”,这股出自龙口的圣泉之水,潺潺不绝,甘甜凉爽,永远滋润这方净土,永远滋润人们虔诚质朴的心。圣泉的水,很冰凉,是高山特有的阴凉。我看见那个灰黑色的龙头,微微有点点青苔依附着,很是宁静。张开的龙嘴里不停地流出泉水,没有击顽石的磅礴,也没有入大川的激昂,它只是很安静地淌着。我俯下身子,掬一捧圣泉洗双手和面靥,告诉自己,努力握住灵魂干净的方向,让手上的纹沟,将它最无尘地驻留。

随后,我们参观清泉岩的山岩秀色。岩寺两侧,石阶小道可直上岩屏尖。曲径通幽,参差林木布满石道左右,有的树干粗大,得三两个人才合抱得来;有的两株相依,宛若情侣;有的枝向八方,张狂不羁;有的垂下须来,凝重深邃。竹林蓊蒙,嫩芽芳草,山花烂漫,可谓“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时让人神清气朗,冲豫自得,尘虑顿消。我听到清丽的鸟鸣,并于自然衬托得这般和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也许我可以做一只飞鸟,绕林间,赏美景,卧高枝。

清泉岩下来,我们到蓬莱村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锦绣公园草地茵茵,腾红酣绿,一列各式公共运动器材井然有序,门球、气排球、地掷球场严整规范。蓝靛的空,暗流的香,还有那一丛丛的笑容,“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幸福的种子似乎洒满在这温热的空气中。乐声悠扬,珠圆玉润,那是老人们唱起了南音,让我们如沐春风。

蓬莱村,好美的乡村,确是另一个人间仙境!那一抹高山秀色,一挂碧云清水在我心中烙上一幅幅抹之不去的美画,让我忘却车喧人扰的纷繁。没能划着小舟漫游山间,却也掬一捧清泉,带来一口清冽;细点青木,乱采几点碎红,作为纪念;最后还吃顿农家私房菜,蒙郑发强先生馈赠特产。

深山藏古寺,清水出蓬莱。我和蓬莱有缘,不管是常待的蓬莱镇、清水岩还是偶遇的蓬莱村、清泉岩,都成了我心中的一泓清泉,装满了诗怀画意,侠骨柔情,不时泛起一层层涟漪,惹得我心潮澎湃。

走进余光中文学馆

                 

午后的阳光滑过那朵云,那棵树,像是在写一首诗。

那扇红砖古厝的大门慢慢地开启,因为一个人------鸭舌帽,吊带裤,身姿挺拔,精神矍铄,有种不羁的感觉。

我对自己说,打开一点缝吧,滋润我心中的荒土。余光中,你果真翩然而来,似一滴眼泪,咸涩又不失温热;似一阵清风,平缓又不失狂野。

     余光中,在没有踏上归途之前,深深的乡愁曾几度漫过你情感的临界线?你枯竭的咽喉里呼喊着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你的坚守在海峡两端激荡。当你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用脚丈量洛阳桥,笑容在夕阳中慢慢绽放。

     余光中,你自称“江南人”,是缠绵的柔情,是不可割舍的情结,又或许是无法磨灭的记忆。心灵贴过家乡的标签,便是永恒的不弃。漂泊,不过是叶子对天空的追求,叶落则是最终的归宿。

我在你写作的“四度空间”里徜徉,白宣纸上深深浅浅,枯枯润润的痕迹,是你风雨交织人生的真谛,是你游子日记梦萦魂牵的精神寄所,灵魂归宿!啊,望乡的牧神,舴艋舟岂能承载你的一腔乡愁?

文学馆,笼罩着你的诗魂,辽阔、深沉。我打马而过,四季花开。

廊桥遗梦

桥,世上最浪漫的地方,尤其在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

神奇美丽的永春东关桥,像一条火红的巨龙,横卧在流水潺潺的湖洋溪上,透过一道道凹陷的木痕,是八百多年的悠悠岁月。

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是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长85米,宽5米。六墩五孔两台,桥基采用“睡木沉基”,船形桥墩以上部分为木材构造,黑魆魆的梁浸透了千年的时光,桥板、护栏、柱檩、雨篷、屋架、椽桷等,粗壮硕大,交错斗拱,檐牙高啄,钩心斗角。

桥上砌砖为路,列椅两旁,桥头青瓦搭盖雨遮,桥里一片殷红灿然,红灯笼、扶苏轻灵随风摇曳,透过悠长悠长的廊道,我似乎穿越了前生今世,忘记一切尘世的纷扰。

还和几百年前一样,这里写满先民的足迹。商贾远行,游子归途,新人迎娶,故人隐去….. 曾经的曾经,桥里和桥外,一年年一次次,故事开始又结束,结束又开始。

由桥相连的,可以是天与地,生与死,或仅是咫尺之间,自然而然。

廊桥,更是不经意间成了某个故事的滥觞地。那踩着一朵白云飘向泉州府的老人,那给予两岸百姓恩泽的观世音,仍活在后代人的口头。

桥和水,总有一汪亲浓的血脉。

想必是东关桥带动了四周的灵气,两岸芳菲树荫,清风徐来,空气中飘起隐约的花草香味。青石间开满曼曼野草,泛着湿淋淋的光,一舟摇过,笛声鸣来,时间仿佛停滞,心情迷离恍惚。

山水长卷,多情浪漫,在“美人靠”边闲聊寒暄,在蒲团上参拜上香,尘世的喧嚣浮躁慢慢逝去,沉醉在澄净空灵的意境中不能自拔,直可通仙。抑或命运多舛,容颜易老,若余光中归来,大笔淋漓抒一番胸臆,酌饮乡愁。

醉乎,梦乎?

一道彩虹,长龙卧波,是一部长长的、牵动心弦的史书。于旅人跋涉的期盼中,承载欢笑与悲痛,过去与未来,梦想与希望,年年岁岁,不曾落幕。

这体态,古典妆浓丰满惊艳;这气度,优雅从容冷静雍然;这风水,山明水秀静谧祥。

东关廊桥,永春一抹最浓烈的风景。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0595-23882645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