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永春县文化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永春文艺

永春文艺

【心听散文】军中科学家 情系院士站——怀念我的兄长林俊德院士

2017-02-02    来源:《永春文艺》2016年    作者:林俊明  浏览次数:1288
 

《马兰谣》:“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作西行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深情铸成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5月3122时许,我接到林俊德院士女儿林春发来的短信:“我父亲已于2015分去世,林春。”紧接着,林院士所在基地技术部部长也来电证实了这一噩耗。他透露,林院士那天下午3点多还带着氧气瓶坚持工作,希望把他手头上某重大国防课题的科研工作安排更详尽些,没想到这么快就走了,言语中透出无限悲痛和惋惜之情……我一下子惊呆了!真是突然的令人难以置信。

记得10多天前,当获知林院士在北京301医院住院时,我便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说我马上去探望他。不料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告诉我:“我有许多工作要做,你也很忙,不要特地跑一趟,医院条件不错,我对自己有信心,等身体康复了再来厦门找你,这次先电话谈谈就好了……”听他当时的声音,中气十足,和平常没两样。而那段时间,我确实工作较紧张,想到林院士平时的秉性,就没再坚持。没想到这次通话竟成永诀,令我后悔不已!今日提笔,追忆我与俊德兄长的科研情缘,书写我对他的感念和崇敬,聊表寸心,寄托哀思与缅怀。

同宗同根  科研情缘

我和林院士是福建永春宗亲。我在厦门出生成长,且和林院士年龄相差较大,俩人原本并不相识。后来,由于我承担过部队的一些研究课题,这其中包括林院士所在基地的项目。因此,我才和林院士从相识、相知以至成为密友。一次,福建省院士办沙中然主任等陪同林俊德院士到厦门。沙主任对我俩名字只有一字之差甚是好奇,脱口便问:你俩是否兄弟关系?当时我一愣,不知如何应对。林院士马上答道:我们是老乡,也可以算是兄弟!

林院士作为某基地的学术技术领导,对待工作从来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不讲情面。即使对我这位小老乡也不例外。记得10多年前,我刚获得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自己内心掂量一下,觉得应有较大的应用发展空间。为了使这项发明专利尽快形成技术成果并推广应用,便兴冲冲地把这项技术的新著及论证材料特地送到西安,请林院士指导、帮助申报有关课题,以便尽快推广应用。林院士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但一口回绝了我的请求。院士很直白地告诉我,你这项目技术很前沿,前景如何尚不明朗,还需多作深入研究。当时,我悻悻离去。心里嘀咕:大哥咋会这样不讲情面?后来,该项目不仅获得推广而且由我主持制定了该领域的国家标准。但,此事曾让我久久难于释怀。随时间推移,和兄长一家子交往多了,终于理解了林院士为人为事之道以及他的一贯的、严谨的作风。他的一生就是这样渡过的:从不愿意做他认为是“以权谋私”的事,正如基地一位战友称道的:“驱驰名节重,淡泊素心存。”

军中院士  情系厦门

2010年底,福建省政府要求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林芝建打来电话告知此事。我随即向几位与爱德森公司有合作关系的院士发出了邀请,其中包括林俊德院士。收到邀请,他便一口答应了。之后,他就国家核电安全检测技术及检测仪器的研制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和指导意见。

2011年,由厦门市科协和全国无损检测学会共同举办的《2011全球华人无损检测高峰论坛》在厦门——金门两地召开。作为本次会议组委会主席,我在会议之前给林院士打了个电话,邀请他参加并题词,他欣然接受。次日,我一上班,办公桌上已摆着林院士发来的传真。传真件上写着“发展无损检测技术,提升质检科技水平”的题词,并附上一行小字:“俊明:我的字写得不好,如不合用就拿掉。俊德。”林院士就是这样一位办事雷厉风行,一丝不苟,且又谦虚谨慎,为人低调的长者。

林俊德院士为国家和军队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可谓功成名就,按理可享受国家诸多待遇,但认识他的人都了解,林院士生活十分简朴、低调。同事朋友中多有笑称他“农民院士”,他欣以为然。一次,见他穿着一身旧西服,脚蹬旧球鞋。我说,您是一位共和国将军、院士,怎么穿着像一位老农民?他笑着说,我这样已很知足了,想当年,连鞋子都没得穿!一次闲聊,我问他,有什么个人兴趣爱好?并劝他,人生短暂,有生之年,应到几个世界旅游胜地去走走看看。谁知,他却说道:自己的爱好就是搞现在的工作。不需要游山玩水,饱览名胜,只要一坐上办公桌,就感觉很快乐!这让我对这位不讲情面的兄长,又有一个新的认识。回想与林俊德院士一起度过的时光,他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无不深深地印烙在我的脑海里。

亦师亦友的兄长走了,我连他最后一面也没见到。64日开追悼会那天,我在京参加国家奖励办《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评审会议,作为评委无法请假,未能出席林院士追悼会。无奈之下,只能撰一挽联寄托我的无限哀思:光照兄长骑鲸去,音容宛在;泪倾戴云化鹤来,德泽常存。

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基地用一副挽联为他送行——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恰是对他一生的生动写照。

林院士的老首长、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院士曾对我这样评价道:你这位老乡是一个工作很认真,原则性很强的人。知悉高徒逝世的消息后,程老很痛惜。他亲笔题写了一副挽词:“一片赤诚忠心,核试贡献卓越”。

马兰精神  铸就辉煌

马兰烈士陵园纪念碑碑文这样写道:“这是一块沉睡了千年的国土,又是一块擎起祖国母亲脊梁的热土……瞬间的辉煌铸造了共和国的和平盾牌,也为社会主义中国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争得了地位,更激起了饱经外国列强欺辱的炎黄子孙的自尊与骄傲。安葬在这里的人们,就是为创造这种惊天动地业绩而献身的一群中华民族优秀儿女。”

西方圣哲苏格拉底临终前对朋友说:“你们所埋葬的只是我的躯体,今后你们当一如既往,按照你们认知的最善方式去生活”。对林俊德院士而言,他的人生追求就是实现自己对国家贡献的最大化。“凤凰涅磐”是兄长留在我心中的最后形象。

我永远怀念我的兄长林俊德院士。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0595-23882645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