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永春县文化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永春文艺

永春文艺

【心听散文】随感

2019-01-04    来源:《永春文艺》2018年    作者:陈水龙  浏览次数:514
 

我的长篇小说《春种秋收》在永春网登载后,收到不少读者的微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不少合理性的建议。

   其中有少数人认为这部小说是“土特产”,细想起来也是啊!因为小说是农村题材,自然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它所描写的是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人物,理所当然的有别于其它时代,其它人物,否则千人一面谁还看哪!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的出炉有它的特殊环境。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革命圣地的延安,聚集着无数文人志士,其中不乏文学家,诗人,戏剧家,作曲家,歌唱家,演员。有相当一部分从大都市亭子间走出来的文艺工作者,习惯于写高雅的文章,演世界名剧,其结果是怀着满腔热情,付出了许多心血写成的文章,读者甚少;演出的戏剧,观众廖廖无几。在那个很少有电影,没有电视的年代,这些都是精神食粮,谁不想看呢?可大家看不懂啊!一段时间下来,这些高雅之士变得灰心失望,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而那些反映根据地军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却很受大家的欢迎,诸如《兄妹开荒》,《放下你的鞭子》等小话剧,演了一场又一场,大家看了还想看。那些高雅之士却嗤之以鼻,认为文艺表现的应该是“阳春白雪,”而不是“下里巴人”。文艺工作者很快分成两个阵营,大有水火不容之势。还有一些自称是鲁迅传人的“斗士”,把矛头直指边区军民,写了不少批判文章。更有甚者,边区的报纸不讴歌边区军民,而是登载介绍西方奢靡生活的文章,刊发国统区的时事。毛主席觉得问题严重了,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的确需要花点功夫,思来想去,他老人家认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初衷是好的,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情有可原的。有矛盾不是坏事,给予解决呀!他便抽出不少时间,深入到文人中去,与他们交朋友,倾听大家的心声,积累了不少资料。待到各方面情况都了然于胸了,毛主席决定召开文艺座谈会。

   会议期间,毛主席亲临会场,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朱总司令,贺龙师长也下到小组中去跟文艺工作者一起讨论。经过几天争论,探讨,大家统一思想。在闭幕会上,毛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也就是后来毛选中刊载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阐述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观点,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到农村去,到部队去,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深入挖掘素材,写出老百性喜闻乐见的好作品。贺龙师长热情邀请大家到他的部队去采风,文艺工作者纷纷响应,这才有后来的《黄河大合唱》,《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暴风骤雨》等一批优秀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讲话》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无论是《山菊花》,《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等一大批描写战争年代的作品,还是现代的许多小说诸如《平凡的世界》,《三妹》,《爱你一生》等,作家都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再来说说伟人毛主席,他一生博览群书,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做调查研究,写了很多不朽巨作,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有些作品作为教材登上美国著名西点军校教坛,他的文章通俗又不失文采,小学三年级以上程度的人都能看懂,还挺喜欢看。当然,我所说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现在的人只喜欢快餐文化,很少有深度阅读的了,更别指望能安下心来认真地看几本小说,或者读读伟人论著。

   以上小作只是本人有感而发,只是想说名家的许多创作经验,他们的文学表现形式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的。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0595-23882645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