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永春县文化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永春文艺

永春文艺

【心听散文】白鹤“三战”练法之我见

2019-01-04    来源:《永春文艺》2018年    作者:曾显权  浏览次数:1143
 

白鹤“三战”练法之我见

三战是白鹤拳的基本功称之为拳母,其别名亦称为中。它是鹤拳徒手套路的基础,又称之为拳之本源,俗话说拳从三战起,三战练至死,此一语道破练好三战的重要性。白鹤拳自康熙年间方七娘与其夫曾四回永春传播以来,经过二十八英俊、前五虎、后五虎等十几代人的不断研究,提升和广泛传播,至今留下来的拳法有数十个徒手套路和十几个器械套路,其锻炼的内容不断丰富,研究鹤法的领域不断拓展,为什么历代拳师都将白鹤三战的习练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功反复强调,反复练习。三战没练好,师傅一般都不会再教其它的套路,原因何在呢?白鹤三战乃是白鹤拳法之本源,一切套路皆从三战入手,三战讲究的是全面锻炼,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它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其套路结构严谨,一招一式都具备攻、防的技术。三战讲究的全身的协调,将三战练扎实,其自身也具备一定抗打击的能力。所以说三战是白鹤拳法中基础的基础,只有将基础打牢,基本功练扎实了,其它套路和功法的练习即可迎刃而解。

三战的总体要求:

人身有上、中、下三盘之分,手、脚各有三节之别。所谓三盘:头颈部为上盘,颈部至肚脐为中盘,腿、脚部分为下盘。

上盘头部要求:头顶平正,如戴千斤、百会与天庭、顶天之力提起,下颏地阁直坠、牙关起如鸡鸣,声音喝似虎吼,眼如铜铃,观瞻不失,谓之鲤鱼目,狮子鼻、魁星的嘴,项中咽喉直如烟筒,眼观四面,耳听八方。

中盘身腰要求:身如负来,又如耕牛犁田之势,脑后大母筋沿大椎龙骨串插沉落,尾椎骨推紧,谷道夹紧上提,胁骨锁紧两肩坠落。总体就是要求练功之时应掌握以下几点要点,即提丹田,献八卦,削两肩,沉两胛,插腰力,夹尾椎。头、身、腰三部位要求垂直于地面。

下盘腿脚之要求:白鹤拳谱载明,“雷从地发,力由脚生。”脚乃一身之根本,能保全身坚固。脚法要求,两脚之大腿筋拔起,两脚步马成不丁不八之势,前脚膝头与脚掌面垂直成90度,前脚顶节屈下节直。后脚顶节直后节屈,前脚掌面平正掌指向正前方,后脚脚尖向外旋出45度,双脚相距约与肩同宽。前脚中线的延长线不可压到后脚跟,后脚尖不可超过前脚跟。两脚载身之势为前三后七。前后脚十指落地,诸筋扭紧,委中两边阴阳两筋扭紧至大腿头,中有一大筋扭下于脚掌心,脚掌心力抹横于涌泉,足部十指宜直不宜屈,又不可兜力,步马依人身高低两肩阔陕而定。旧拳谱明载,“三战亦为三正。”要求练习者保持头正身正步正,下盘亦须注重步法之正。

手法:双手成掌,掌心向下,掌指尖向前抖出,双臂平直,与肩同宽与肩同高,手尾四指并拢伸直拇指里扣,贴于食指根部,收手之时掌面转朝天(阴转阳),双手同时回收,双手肘内收,双肘离胸前一拳头位,约10厘米。手肢(上、中、尾)三节呈三池之状,(上节、中节、尾节各有一小窝)或曰三池对三节,三节对平肩,内节收入,外节献出,成喇叭状。手肢三节要求上肢硬如铁,下肢软如泥,尾节粘如糊。出手恰似弓射箭,对敌犹如风摆柳。

总之,提起之时如铜墙铁壁,降落之时似落地生根,碾节之时旋至腕节之端。

三战之步法:

三战又称七步三战,对初习三战的新学员,本人认为将三战步法分为三段进行练习,更有利于学员理解和接受。

第一段为请拳或称为起势阶段。

准备阶段,首先两脚成平马之势,两足前平行朝前,两足宽与肩同宽,双膝微屈,收腹提肚,腰部挺直,双手下垂,指头并拢,中指贴于裤缝,头部提正,下颏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请拳之时:在平马的基础上,左脚尖向左前方旋转成45度,重心落于左脚,右脚提起于身体正前方三分之一步,脚尖着地,成白鹤寄脚之势;左手立掌,拇指微屈贴于食指根,四指并拢置于胸前,右手握拳提起合于左掌心,两手同时由胸前向前推抖而出,双臂成弓形,与肩同高,此势称之为将军挂印。稍停片刻将双手收回,拳心向上,双小臂贴于腰际,然后双拳沿小腹往腹部前方垂直打下,此动作即谓之铁锤沉江。双拳下打时,双脚退回成平马之势,以上部分为请拳。

第二段为三战之主练阶段。

三战主练阶段共七步,其中前进三步,后退三步,最后再上一步。步法有叠马和双马之分。在脚步方面叠马的步法是,首先后脚脚尖向左前方旋转45度,右脚向正前方迈出一步,步幅约与宽同宽,成不了不八之势,双腿夹紧脚力分别由外向内,由前后向内收紧。脚步站稳后双掌由下向上挑起,指尖至眉,双掌稍向外双肘向内收成倒八字,此势谓之蝴蝶双飞。稍后双掌由内向下向外扫开,双手上臂夹紧,小臂成水平位于腰际微前一拳位,双掌往外打开至肩急,双掌外扫时应使用内劲力,不是单纯依靠手掌之力,此势称之为拨水求渔。旋即双掌上挑,并立掌下沉,此为半月沉江。双手成掌,掌心朝下由下向上向前抖出,双臂与肩同宽,与肩同高,此谓将军双箭。运臂之时双臂宜柔,到位之时,双手宜刚,力达指尖。双手收回时,两掌心应向上翻(即阴转阳)双手心向上,此形谓之凤目观天。双手回收时,肘部应尽量往中收,手掌向外成八字形,内肢收入,外肢献出,将门户关紧。拳谱中有“手是两扇门之说”。肘至胸前离腹部约10公分(约一拳头位)。尾节(腕关节向下向外旋转十指向上,手掌与小臂成90度,此谓之坐节)。坐节之时应吐气,将腹内之气吐尽。

以上是主练阶段的第一步,完成主练阶段第一步后,即再进两步,退三步,末了再进一步。进步之时右脚先进,左脚再跟进。退步之时,左脚先退,右脚再退。不论进、退,头部、躯干部、脚部均应呈三正之势,即头正、身正、步正。每步成不了不八之势,称之为叠马三战。

双马进、退,亦称平马进退,平马进退亦是双脚交叉前进或后退,身形与步法与叠马进退相同,力量分布,前脚十分占三,后脚十分之七,谓之前三后七。三战手法动作:①将军双箭;②凤目观天;③白鹤归巢;④半月沉江。每一步手上动作均如此,重点练习手掌,臂之旋转速度和抖力,收手练习割力,坐节时重点练习寸金力。

第三阶段称为收势。

收势是在最后上一步的动作完成之后完成下列动作:①左摇;②右摇;③右挑;④左挑;⑤单手出箭三下;⑥雄狮开口;⑦将军挂印;⑧关羽捋须。

左摇右摇之时左右手手掌心相对,向左摇之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由右向左摇过,右摇时反之,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从左向右摇过,往左摇或往右摇时,肚力分别向相反的反向抖动,以保持人体重心的稳定,摇时腰部之力,臂力和腿部力量均须调动,通过意念的作用,聚集于手尾快速摇过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倘若只凭手上之力往往难予凑效。另一方面,摇时应抓往最有利时机,顺势而为,确不可轻举妄动产生失误,以致造成被动。白鹤拳讲求的是千门归一路,打人只一招,要达到一招制胜,一招毙命的效果,必须长期坚持刻苦锻炼,非一朝一夕之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武术功夫论年不论月,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水动渠成而应用自如也。

左挑右挑的作用在于防止对手直拳打来,格防也有角度的要求,不论右挑左挑,掌面均须朝内,掌之外沿挑至肩急即可,幅度太大招致中门空虚,导致自身防守不严密。

单手出箭要求手臂的旋转遵守一定要求,抖出之时劲力应达指梢。

雄狮开口,接单手之箭之后右掌在下,指尖朝前,掌心朝上,左手掌在上,掌指尖朝上,掌心朝前,双手合成开口状,护住裆部。

将军挂印,即请拳之手势。右脚应收回,脚尖朝下,成白鹤寄脚。

关羽捋须,接关羽挂印之势,双手握拳,拳心朝上,贴于腰际,由拳变掌从腰部顺势往下扫落,要求掌面和小臂垂直成90度。

三战步法的大体要求如上所述。

三战对身体各部位的具体要求:

三战套路练习时,头为帅,手为将,脚为兵。同时要求全身各部位动作协调,互相配合。头、眼、身、背、肩、胸、腹、腰、手、腕、肘、阴、臀、膝、足等十五个部位紧密相应,促使各部位器官功能效应和人体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㈠头部、鹤拳之三战,亦称为三正,三正第一正即要求头要正,也叫子午端正。因为头在人体上部,是全身的指挥中心,练习三战应始终保持头部的自然中正。两眉之间有一穴位印堂,叫上丹田。三田开合之练法,首先从上丹田开始。

㈡眼。

眼是人体的视觉器官,位于鼻上眉下。眼为心灵之窗,鹤拳之练习,将眼作为先行官,眼神体现练武之人的精神面貌,是人体素质和气质的重要体现。练拳之时要能做到眼观四面,耳听八方,与人对阵,观其鼻知其动静,察其眼知其左右之行动。

㈢身部。

身部指体头、颈部以下的部位,是人体的躯干,练习三战,其中之第二正是指身正,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体重心之稳定。

鹤拳身形的要求含胸拔背,两者不可分割。鹤法之“三变”中的第一变就是身形之变。正身变为侧身,墓碑身,变为僚身,或者僚身变为正身。

㈣背部。

背部是人体躯干的一部分,其与胸腹相对。鹤法即要求含胸又要求拔背。拔背在练习时,背部要放松下沉,其目的有利于储力发劲。力由根起,劲由脊发。如果背部肌肉能做到放松下沉,相应部位肩部的肌肉也会更加放松展开。肩的松展同样会连锁反应到人体其它部位的功能,使人体产生更好的协调。

㈤肩部

肩部是指人体上臂和躯干相连的部分。内有肱骨和肩胛骨构成的肩关节,能屈、伸、收、展和旋内、旋外等多种动作,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一个关节,鹤拳中的每一招式都有技击性,非攻即防,它要求身体各个部位在练功功时能在瞬间连锁反应,高度协调,通过意念的作用聚集于一点。对敌攻击之时才能达到一招凑效,一招制敌,一招毙命的效果,即所谓千门归一路,打人只一招之目的。

沉肩,不但要沉,而且要收。也就是要放松关节,有意下沉,要求两肩的骨节微地内合,形成含胸。

㈥胸部。

胸部是人体躯干的一部分,上身的总称,后部为背。在双乳之间有一膻中穴,叫中丹田。练拳者只要掌握好不挺胸又不凹胸,两肩松开有意地使两肩稍向内合,微微地含胸,天长日久的锻炼,就会自然练成沉肩、含胸、缩胛。

㈦腹部

人体躯干部,肚脐之上称阳,肚脐之下称阴。鹤拳中所讲气沉丹田(指下丹田),下丹田指在肚脐(神阙穴)之下一寸三分之处,亦叫气海。丹田功就是引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气沉丹田,沉肩缩胛,力落下尾椎,气下底盘,力起内连,劲落外连。气沉丹田,提裆吊肚后才能全身有下沉之感,要求两臂练出弹抖之劲,缩绷两腿催力。

练功之时,小腹要微微地上提,出力出声,凸显以气催力,以声助威之作用,当小腹下沉时要做到吞在地,吐在田。以意带气,以气催力,以声助力,以力摧劲。练习时始终保持这种呼吸方法,久而久之腹部自然会逐渐充实,圆满并富有弹性。

㈧腰部

腰部是人体胸腹之间的部位,也可以说胯上胁下的部位。通常指腹后壁。

腰部是武术中的一个很关键部位,也是人体中一切运动的主轴,腰部是联结上、下肢运动的主要枢纽。对全身运动变化的劲力,推进身体的各部位都起决定性的作用。所谓的“劲”在武术上指的是通过人体腹肉组织迅速收缩而爆发出来的一股弹力。松沉挺直,气沉丹田,以腰发劲,劲由腰起,发至全身各部位,以腰带动全身各部位进行运动。

㈨手部。

手部是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能拿东西的部分。这里指的是人体上肢的部位。手是较灵活的部位,能作屈伸运动。肘力是吞,节力是吐,一肢有六门之变,前、后、左、右、上、下的运动变化,鹤拳中108招式的变化,全靠手的动作来完成。鹤法中“三变”的第二变,就是手法之变。南拳北腿,手法在鹤拳的攻、防动作的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㈩腕部

腕部是人体的手掌和前臂相连接的可以活动的部位,能作伸、屈、外展,内收和环转运动。鹤拳对手腕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求灵活,而且多变。寸劲与节力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腕部亦称节来完成。如五行肢手逢顶属金,逢直属木,逢冲属火,逢化属水,逢沉属土。顶、直、冲、化、沉这五行肢手,主要也是腕部的动作。白鹤拳在技击上的变化,要求取决于手腕的变化,在变化中腕是先锋,身上的内劲力只有通过腕部才能推达指端。

(十一)肘部

肘部是人体上臂和前臂交接部位,也是上臂与前臂相接处向外面突起的部位。肘部的打击力量非常之大。如白鹤扇胛这一招,借助腰部旋转的力量,利用肘部打击可以给对手造成极大的伤害。

鹤拳要求坠肘,做到双手如绳,肘是第二道防线,隐藏的攻击手。

(十二)会阴

会阴指骨盆的下方,左右两腿之间的区域。其前部有外生殖器,后部有肛门。会阴穴又称为海底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部位。

鹤拳练习时对会阴部位特别注意阴囊,在练习时对会阴有特殊的要求,吸气时要气沉丹田,同时将阴囊有意识微微上提,并使阴囊紧结、圆突,肛门内收而合拢如一条线。只有勤学苦练,才能达到阴囊提、实、圆,达到提肠吊膳的效果。

(十三)臀部

臀部它是指人体背面腰部下方(后方)大腿上隆起部位。

鹤拳练习要求收臀、使臀中正。臀部两边肌肉用力收缩合拢一条线。还要做到撞人运用法。所谓“撞”就是用臀股撞人。鹤法108招中有一招称之为观音坐殿,就是将上身通过臂臀部往下坐。

(十四)膝部

膝部是大腿与小腿交接部位。也可以说人体的大腿和小腿、下连的关节之前部、通常称膝盖。后方有一菱形凹窝,即“窝”,委于穴位于窝中部。

膝关节支撑人体重量的一个重要关节,练功中还时常出现单腿下蹲,这时膝所承担的重量就会更大。

在鹤拳中膝关节是能随时防守和进攻。因此在练功中应经常地进行屈伸运动。两腿下意识向内兜,两膝关节下意识向外催劲。当双脚左右转动时,双膝也应相应摆动,提膝可以作为击裆的攻击方式。

(十五)足部

足部是人体下肢的总称。是人行动的器官,特指人体踝关节以下的部位,但这里指的是人体下肢的部位。亦叫作底盘。

鹤拳中“三正”中的第三正,就是要求练到马正。

鹤拳中“三变”中的第三变就是要求练到步变。拳谚曰:“练拳易,练步难。”“步不稳,则拳乱。”根基不稳,上肢的变化就更谈不上了,就是这个道理。

步法上更注意到白鹤拳的特点:退手、退身退步、进手、进身、进步,即身形步法和手法的协调一致,逢进必叠,闪身必僚,手动则脚进,手动而脚不进则失于前,进攻无力,脚进而手未进则无势,无势则无法伤人。在技击时手为先锋,手变则步变,手足相随,上下相应,步法稳定而灵活。

鹤拳功夫练到一定的火候,自然就会逐渐练成两足为根,力由根起(俗话中的雷从地发,力从脚生)劲在腰头,直至手尾。两腿有虚实之分,而且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变化万千。同时还要做到攻击时发出的劲准确有力,力及顶端。

具体步马:㈠平马,双足站立,与肩同宽,双膝微屈,前膝关节与脚尖成直线,小腹内收,胸部挺直,头正项直两眼向前平视,双臂下垂,中指贴于裤管中缝,双唇微启,舌尖抵上颚。㈡三战马,头、项、身、腰与平马同,区别于双脚。前脚上(大)腿屈,下(小)腿直,膝盖垂直于脚平面,后脚上(大)腿直,下(小)腿屈约成90度,后脚尖朝左前方与前脚约成45度,重心大部份落于后脚,成前三后七之势。两腿夹紧,前后脚内收,步法稳定。㈢叠马,叠马进退时对敌方进攻和防守中其速度较快、较敏捷。叠马进时,前脚迈进后脚再跟进,叠马退时后腿先退,前脚跟着退,可保持身型步法稳固。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0595-23882645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