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永春县文化馆!
【青草地】

有归处

2024-03-29    来源:《永春文艺》(2023年)    作者:林可莹 (指导老师:李文养)  浏览次数:56

我的家乡,在桃花掩映间,在春光流连处。

它是桃源,也是永春。

幼时,学的第一首诗就是李白的《静夜思》。我托着腮,摇头晃脑地读着“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全然感受不到那诗月的重量。只是呆呆地看着窗外又大又圆的月亮,好奇那一座座山的后面又是什么样的地方。

第一次出远门,去的是浙江。那时我不过七岁,天真烂漫的年纪,怎会懂得什么是乡,又何曾感受过愁?但乡情的羁绊于天生的血脉之中就牵好了绳,在那么多个瞬间,心上一颤。

游览浙江,看到的清一色的“浙”字车牌。但只那么一刹那,看到车水马龙中闪过的“闽”字车牌,我便会惊喜地大声叫唤,“是闽,是福建来的!”我总会喜出望外地拉着母亲的手朝车奔去。走着走着累了,看到路旁出现一家沙县小吃,我会惊奇地跑上前,看看菜单和家乡的有什么不一样。

七岁的我感受不到家乡在心中沉甸甸的重量,但即便孩童的天真,也能在看到与家乡有关的一切时,不自觉地感到雀跃。哦,家乡是在异乡让人喜出望外的存在。

略长大些,在诗书的温润里,渐渐地读懂了月光的重量。在余光中先生的诗篇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乡愁是那样小,小到只有掌心的一枚邮票。乡愁,又是那么大,大到一湾海峡也容不下。

又一次远行,我去了北京。五天的旅程里,我看见了天安门城楼的盛世气象,我看见故宫的朱墙绿瓦,我看见北海荡漾的双桨……我赞叹于与家乡全然不同的风貌,但我也总会在不经意间想起家乡。看到长城的山险峻雄伟,我想家乡的山是温润毓秀的;看到颐和园的荷花,我会想起家乡文庙里的一池清芬;好多好多个瞬间,家乡的一切都会在脑海里浮现。

一天早晨,在故宫旁一家餐馆吃杂酱面,突然听见身边陌生的阿姨在说闽南话。那一刻,在异乡,突然一阵暖流升腾,那样熟悉的语调,我感到无比亲切。我们很快攀谈了起来。“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泉州。”“哎呀呀,好巧,我们也是泉州的!”于是乎,在乡情的联系下,陌生的冰墙融化,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也找到了家乡的一丝倩影。

回到家的那天傍晚,虽然拖着旅程后疲惫的身体,但是看着小城的灯光次第亮起,望着日落余晖下钟灵毓秀的山峦,在桃溪旁,我找到了归属。

我会记得幼时春日里,桃溪旁的桃花灼灼其华,父亲将我举高去触碰那满枝的芳华。我会记得魁星岩上,母亲满怀着虔诚的期许,牵着我一步一个台阶上山。后来我明白了,乡愁所割舍不下的是情感。生于斯,长于斯,在这方水土上有着关于我成长的一切痕迹。

这是我对乡愁的最初的体验,它并非古人所吟咏的强烈的悲凉,也并非如窗前月光那样凄凉缥缈。它更像是初升的晨光,并不浓烈,但带着氤氲的温暖,给予我迎接新的路途的力量。

或许,我会再次启程去向远方,但我会沿着晨光的方向坚定地行走。

因为那名为永恒的春日,永远是归处。

下一篇: 心雨难息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0595-23882645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