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永春县文化馆!
【文史春秋】

一脉“香”承,福运绵延

2023-06-06    来源:《永春文艺》(2022年)    作者:林月花  浏览次数:836

我国文字史上第一部著作《说文解字》中记载,“畐”本来是象形字,是“腹”字的初文,腹中的“十”,表示充满之义,因此“畐”有腹满之义,“福”字的本义吃饱是福。后来人们就常称“平安,和谐”等为福。可以说,对人来说,一切好人和事就是福

与人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大众文化、民俗文化,福文化贯穿于华夏五千年文明始终,在福文化中,人们时常祈福。

 

点香祈福

“福”,古人重视祈求的过程古人祈福,有多种情形。有皇帝率文武百官沐浴斋戒,三跪九拜,在五色土坛前祝岁祈年,祭天祀地,以求江山永福;黎民百姓社庙稷庙或者自家的灶神菩萨面前焚香上供,磕头作揖,祈求合家幸福人们为家为国,手秉一根檀香,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人们思念故乡,手秉一根檀香,祈求“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人们赶考功名,手秉一根檀香,不时念念有词“魁星点斗,金榜题名”。一根微香,弱小的身躯却承载了多少人的梦萦,一根微香,朦胧的倩影却释放了多少游子的情怀。香溢四方从那个褐色的香盒里飘来,一脉相承在恭敬虔诚的香坛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焚一香,静修身,演绎出人高雅的传说。

焚香,祈,修德,香与良德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散发出芳香美好的味道,香是祈福的载体,香也是德的化身,香赋予了德更为重要更为丰富的内涵

多少有德之士,历来重视个人德行的修养,多少才子佳人,迷上了那一脉香,一代宗师弘一法师,亦是无“永春香”不欢。法师准备入蓬壶普济寺闭关静修,当晚在东门桃源殿休息,翌日清晨,永春居士李芳远等人来到桃源殿等候。约等到7点,弘一法师起床把门打开了,李芳远迎上去问:“老师,昨晚睡得如何?”法师说:“几年来,我睡眠不好,怎么昨晚却好睡?”感到惊讶,李芳远说:“大师与永春有缘,永春黎民有福,留得大师。”法师说:“好像在我房间点的一支香味道很特别,是天然之香,味清不浓香浅不厚,很有层次感:初闻淡淡清香,稍后略感微甜,接着变得略微清凉,闻后心静而不躁。到底是什么神香?”李芳远说:“那我也不知道。”他抽身去问主持。主持还以为弘一法师嫌他点的神香太昂贵,说:“就是蒲庆兰香室的普通平安香,大师远道而来,闻了此香,感觉如何?”弘一法师说:“蒲庆兰平安香,好香啊!是安静香!是催眠。”

在永春汉口这个神奇的地方,香已不再是一根简单的竹篾了,是人们情感的连结,它引起们对团圆的憧憬。香,不仅造福一个家庭,更造就了一个香城神话。

一根永春香,诉说着永春人勤劳致富的故事,展现了永春人乐观不屈的性格;一根永春香,点燃了出旧燕新巢的浓浓的乡愁

 

人造香路

一缕香魂,似乎还飘荡着来自海洋的气息,它是泉州作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的最为鲜活的文化印记之一。

傍晚时分当那一轮太阳斜挂在永春县汉口村西边的云顶上面未尽的余晖刚好映衬着一位老人的身影,他就是做了50年蒲老。他喜欢香,香也常伴他左右,蒲老喜欢它那笔直的外形喜欢那散发出来淡雅的香气,香可以陶冶人情操,亦可以美化人心灵。那一年初夏时节,老父亲把他叫到跟前告诉我们家先辈留下的传统不能变,这香文化必须一脉相。你与其外出去谋生倒不如在家乡把这一根香做下去,做好,做强,相信有口饭吃的。看着热泪盈眶的老父亲有点沧桑的面孔,这期期盼盼的话语时常萦绕耳边,触动心弦,于是,家乡多了一位坚守的老人,后来这根香成就了他,成为他一家的支柱,香是老人的命根子,是他家的福香。

 

香料之路

永春香历史悠久,是一种选用上等芳香植物和中药材配制后供人点燃的名贵香品,是唐宋移居福建省泉州市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于明末清初引进、发展起来的。它驰名闽南和东南亚各地,成为永春县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海上丝绸之路,故又名“海上香料之路”。

永春的制香工艺,源于蒲氏。永春蒲氏香业,又源于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的繁盛。1974年,在泉州后渚港发掘出一艘南宋远洋货船,载重量200多吨,船上香料遗存丰富,有降真香、檀香、沉香、乳香、龙涎香、胡椒等。古船发现者、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庄为玑先生曾几次来永春蒲庆兰香室寻访和探究,认为这艘古船很可能就是蒲氏家族的香料船,与蒲家香业有密切的联系。由于拥有雄厚的海上实力,蒲家在宋末和元朝前中期显赫一时。

清顺治三年(1646年),蒲本初的后代蒲世茂(号瑞寰),由晋江东石迁居永春卓埔后溪寨(又称龙溪寨,现达埔镇汉口村),建古榕堂,成为永春蒲氏开基祖。随着蒲氏入永,蒲氏家族的传统产业——香业也随之入永,只是经营香料已变成制作和贩卖神香。香业在蒲家累世传承不辍。

 

图为:永春五里街蒲庆兰香室,蒲庆兰香室牌匾。

至蒲德海之子蒲华茂、孙蒲树礼,蒲氏香业出现了一个鼎盛时期。1929年在永春五里街西安路开设“蒲庆兰香室”,产品远销南洋群岛,犹有宋元遗风。

 

篾香制作

蒲老就是蒲氏家族中一员,然而凡事若到了真正要做起来,总不能都会平平坦坦,简简单单的。在那个年代,要想制香,万事伊始百般难那时由于条件不允许,总得挤在一间破旧无比小屋,酷热难当。

制香过程得步步到位,否则会前功尽弃。首先是配香,按配方配好后,将香芯沾水,搓上粘粉;接着是浸水,就是平时通称的上内粉;展香,抡香,切香,晾香,染香脚,晒香脚……制作出来的一根根香,如此这般地摆放在老人,令他不禁两眼,他仿佛看到一个个的孩子冲着他笑,于是,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制香过程要把握好一些细节,就拿拌料来讲,要掌握好搅拌时间为20至45分钟。看到原料及水按比例放入搅拌机内,这时蒲老要提防的是,保证料内不能含有空气,当香料经过受压之后,由模具孔挤出,这些成了福形心形的湿湿的香,就会被分成一组组,轻轻地被逐一罗列成一排排,安放在一个个残留着一些香粉末的制香框,等待着那阳光的抚摸。

 

根根竹子一筐筐的香,在蒲老看来,有香就是有福,没有什么能比得上眼前的一根根香值钱。出于对中国传统香文化的热爱,历代蒲氏家族后裔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将制香工艺传授给当地村民。

 

一香传承

 

一个个蒲老的执着,一代代乡人们的奋斗,这一根福香,无论是在东南亚还是在首都北京,都成了众人心仪之物。车上包上,男女老少,挂个香囊,香意浓浓,闻出家乡的味道,醉后不知斜日晚当年共我赏

香,朴实无华又不失灵魂高贵,平易近人且兼玄妙深邃。香,它陪伴着美美中华走过了五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走出了华夏文明光耀世界的文化姿容。

一炷香是我们的根,我们的福,我们得守着。如今蒲老把当年父亲所告诉他的一一告诉儿子。

一根香画出了“福”字,古人与今人的福。

 

福香腾飞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汉口村的蒲氏人家大多以制香为业。

1978年,汉口村集体创办汉口制香厂,在继承蒲氏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革,广开销路,产品源源不断地远销东南亚、日本及港澳地区。制香厂培养了数百个制香师傅和能手,成为以后集体、个体、私营和股份制香企的生力军。

2006年,“永春香”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7年,达埔镇整合全镇香业资源,建设永春香城,即香产业专业园区制香人超过3万人,产品达300多种,销国内外,香产业初具规模。

2014年4月,永春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香都”称号

2016年香产业链总产值达56亿元,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永春县加大扶持香产业聚集发展力度,助推永春香从家庭作坊走向规模企业,香产业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从传统的朝拜用香向功能香、养生香等高端香品转型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图为:永春五里街蒲庆兰香室,当时蒲庆兰香品专用的防伪印章。

 

2020年全县香产业产值达102亿元。

今天的永春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如今除了传统宗教朝拜香外,更多致力于家居、办公环境优化等新产品的研发,熏香、品香、玩香用的“香道”高端产品,成为市场的抢手货。目前,人类已知且使用的中药有6000余种,常用的800多种,而制香常用的香料约为300多种。科学证明,这些香料的医药共性就是“驱邪扶正、痛经开窍、疗疾养生,保健延寿,怡养身心”一窥“乌沉香”,以天然名贵原生材料为原料,“乌沉香”闻香养性同时具有极强的保健养生功能。

 

福运绵延

如此高雅养生之物,一步步走出了中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统计表明,东南亚地区每销售3根香,就有一根由达埔生产。成就了中国香都之美誉,百亿产值之壮举,荣膺国家级之非遗,一根香,一座城,永春香无愧于一个中国香都之盛名。

一缕传千里,跨海来拜香。余光中先生的诗描绘了历史悠久的永春香造就了海上香料之路”的传奇汇百年之精髓,造一县之福气,赢后代之称叹。一脉“香”承,福运绵延。

上一篇: 永春金佛手
下一篇: 祖父的年代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0595-23882645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