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永春县文化馆!
【心听散文】

某天醒来发现爱(外四篇)

2023-06-05    来源:《永春文艺》(2022年)    作者:邱荣辉  浏览次数:389

那些年,为了生活奔波打拼,既累且忙,总想让自己找个理由放松,忙便成了不回家的理由。即便回家,也有了窝在沙发闷声吸烟、摆出一副慵懒疲倦样的权利,与母亲交流的时间越发少了,少得几乎没有记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淡的日子里浑然度过,爱的表达方式已日渐生疏,在偶有的安静闲暇时间里,会隐约感觉遗失了些东西,却又不知是什么,也不知该如何去找回。想着想着,思想便不禁混沌开来,心绪也浮了上来。

母亲是农村妇女,识字不多话也不多。每回我在家时,无论早晚,她总说“早些休息”,除此之外似乎再无言语。起初,我还会敷衍着问“要帮忙吗”之类的闲话,母亲总是很坚决地摇摇头,便自顾忙起来。久而久之,我连敷衍都懒得敷衍了,对母亲的每一句问候,大都以一声“哦”应付了事。

刚参加工作时,孤身在外,虽然母亲时常会挂电话来嘘寒问暖,诸如“冷要穿衣、饭要吃饱”“想家了就回来”等。常常想,如果这就算母爱,似乎也太过平淡了,全然没有书本影视中塑造得那般伟大。刚开始,我也感孤单,慢慢地也适应了这种寂寞清净。学会了以书为伴,与寂寞为友,在韩剧中找感动。有时候冷不丁地打个激灵,觉得这样的日子,总在无喜无悲无恨无爱的淡漠中流失,平静得连个波纹都不见,连一丝记忆都没有。这么一想,便有了一丝惆怅。

那夜,明月高悬,又到中秋。

循旧例往家中挂一通电话,说了些什么,依旧没有记忆。只记得早早回到了宿舍,看着晚会里其乐融融的喜乐场景,再看自己一屋凄清,突然觉得自己游离于这个节日之外,甚至是整个世界。一瞬间的孤单滋味涌上心头,再难平静下来。

翻橱倒箱的,拼成了几碟小菜,又让小店送来了一箱啤酒和几包花生,在小窗前摆下筵席。推开小窗,将那盆不知名的野花摆在窗台上,月影下斟满酒,饮下,口中吟诵着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喝着吟着,吟着喝着,不知不觉已是泪如雨下。半醉半醒间,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拨通远在百里之外家中的电话,只觉得这一刻,唯有母亲那最平淡的言语,才能止住迅猛的泪水。谁曾想,当母亲熟悉的声音从电话那端传来,20多年积聚的情感瞬间释放,已是呜咽难语。

清晨醒来,屋里除了一地狼藉,还有清寂依旧。昨夜的自己在抽泣声中哭诉着什么已然模糊,母亲那句“别哭,孩子,你怎么啦”却格外清晰。拿起话机,准备给母亲挂个电话,门却被叩响了。

拉开门,门外站着一位银丝白发、略有些佝偻的老人,额前的白发沾满了秋霜,细细地贴在了布满褶子的前额,如花。是母亲,可昨晚她尚在百里之外的家中。我用力甩了甩头,眼前场景依旧,母亲熟悉的声音已然响起:“孩子,你还好吧!”

原刊载:《法治周末》2018年3月15日第20版《大观察.远方》;《福建法治报》2018年3月8日第5版《法苑文艺》;《东南早报》2011年1月15日A22版《功夫早茶》)

 

成长的风景

 

寒来暑往,四季轮回,时光的年轮,随着滴答的时针,只增不减。每天的上班,就是对着电脑、敲打着键盘,不断地加班加点,忙碌于繁杂的文字工作中;等到快下班时,已是孤独寂静的夜,才归心似箭匆匆奔回心灵的港湾——家。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过于忙碌的工作,情感上慢慢变得有些迟钝,记忆力也有些下降,常常刚想起来的事情又突然有些忘记。偶有在街上散步、到体育场跑步,迎面突然碰到熟悉的面孔,竟又记不起名字,只能匆匆点头,表示礼貌性地打招呼。

虽然一直精打细算地规划着工作、生活,但是有些事情好像又不随着自己所努力的方向走,也许是因为自己不够执着、不够努力。从22岁参加工作,到如今34岁的年龄,先后变换了2个单位、6个岗位,已从一个有些愣头愣脑的毕业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的中年人。

在成长的路途上,好像得到了些什么,又好像失去了些什么,心里总有那么一丝不踏实感。那些天真烂漫的想法,随着年龄慢慢消散;那些华而不实的梦想,也渐行渐远。人越长大越理性、越珍惜越谨慎,总害怕走错了哪一步,让自己的人生又得从头再来。

在体制内待久了,突然很向往外面自由的天空,可是回过头来想, 都已快35岁的人了,又业已成家,再也经不起过多的折腾。每次有好的机遇降临,总因一些复杂的因素,导致与之失之交臂。虽然心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曾几何时,在这忙碌紧张的节奏中,丧失了快乐感,也丢失了内心很多纯真的东西。有时感觉人在这世间走一遭,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一生,也是万分的不易。从性格上来讲,我本是多愁善感之人,又过于追求完美,也就不善于从琐碎的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幸福与美。

作家刘同曾说过:“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都应该是遇见,而不应是追求,不应是等待。”是啊,在忙碌中,偶尔停歇下,看看窗外的风景,也许欣赏到的又是不一样的意境;在忙碌中,看看自己长年累月积累下的各类文字材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获得感?

以后的人生路途还很长,经历的事情还会很多,遇见的事和人也会很多。带着什么样的心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收获什么样的心情。因此,何必固守于执念?适时懂得放下,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失望与失落。

人生在世,匆匆数十载,即使一辈子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也没有什么值得道说的故事,就那么平平淡淡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何尝不是另一种幸福?人生没有最好的打算、过高的期盼,以后的任何遇见,也许就是突然的怦然心动。

原刊载:《福建法治报》2018年3月17日第6版《法苑文艺》)

 

童年的放牛记忆

 

闽南的山区以丘陵为主,农田基本是梯田,主要靠人力和畜力来耕种,牛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劳动力。农村里基本是几户人家合养一头牛,每家轮流养几个月。那时候农村的孩子除了上学、帮忙做家务外,最大的任务就是放假时帮忙放牛。

每到放假,邻居的大孩子们就会约上我,结伴一起去放牛。90年代,农村的路基本是土路或者沙石路,也没有手机、网络,书籍也很少,基本只能在那边看着牛吃草或者在旁边一起玩耍,也是别有一番乐趣。有时我也有不注意的时候,会突然一脚踢到路上的小石头,整个脚趾甲会断裂,只能草丛里找一些止血草简单处理一下,但是也会疼很长一段时间。

哪里的草最为丰盛、哪里更好放养,大孩子们总能最先知道,跟着他们去放牛,每次基本能把牛喂得饱饱的。等喂饱牛要回家的时候,有胆大的孩子,会骑在牛背上赶牛,虽然看起来挺牛气的,但是也很惊险,我总怕会摔跤,从来没敢骑牛背。

只有到水稻收获的季节,放牛才比较省心省事,孩子们会多带一条长牛绳和一个小木桩,把牛绳系在收割完的稻田里,让它们自己吃草,等到傍晚时再来牵。也有胆子大一点的孩子,直接把牛放到山上自己觅食,等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的时候,它们就懂得回到自家的牛棚。谁家拥有这样“老牛识途”的牛,是我们最为羡慕的,都想着怎样才能让自家的牛也这么懂事。

 当然也有碰到闯祸的时候,有一回我到田里找牛,发现牛已不翼而飞,以为是被偷了,吓得哭着不敢回家,不知道怎么和家里交代。没过多久,人家找上门来了,原来是我没有把牛绳系牢,跑去吃了人家田里的水稻,牛被牵去扣留了。我免不了挨父母亲的一顿责骂,也赔偿别人好几袋稻谷,除了心疼稻谷外,心里更会不自觉涌出一阵愧疚感。

在冬天的时候,雨水少、天气冷、草也比较少,牛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吃。家里会在收割水稻、挖地瓜时,把稻草、地瓜藤晒干了囤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让牛能顺利度过食物缺乏的季节。有时候,储备的饲草实在不够或者牛刚好产牛仔,也会把家里的地瓜匀出来喂牛,让牛有充足的食物和营养。

后来,随着外出读书、参加工作,父母亲也年老了,农村里年轻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家里不再种田,也不用再放牛了。但是曾经放牛的经历,让我养成了沉着稳重、吃苦耐劳的性格,无论在生活或者工作中碰到什么困难,总能坚持和克服下来,它已成为了我生命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原刊载:《福建法治报》2020年7月23日第5版《法苑文艺》;《泉州晚报》2020年8月23日第3版《清源/五味斋》;《桃源乡讯》2020年7月13日第3版《桃林场》)

 

家乡的小溪

 

城市的喧哗、工作的忙碌、生活的琐事,少了些清净、多了些忙碌,人渐渐变得有些浮躁。宁静的深夜里,在睡梦里,时常梦见乡下的那条小溪,那里有我童年无忧无虑的美好记忆。

闽南农村的房子,基本是依山傍水而建,溪水从两山中蜿蜒奔流而下,然后流向不知名的远方。小溪的神秘来源、奔流去向,总能吸引孩子的兴趣。

那条不知名的小溪,不知从何时起,成为了我孩童时期最喜欢的去处之一。只要到了夏季,特别是闷热的午后,小溪对孩子的诱惑力总是那么大,只要大人稍不注意,孩子们就会成群结伴到小溪边玩耍。

每当入夏,童年时的我,总会跟在大孩子们的屁股后面,到小溪边玩耍,摸鱼捉虾、打水仗、游泳,总能玩得不亦乐乎、不知疲倦。特别是,小时候农村物质比较匮乏,也没啥玩具或者宠物可养,小溪里丰富的鱼虾,是解馋的美食、观赏的宠物。

每次去小溪边玩耍,除了玩得浑身是水、欢天喜地外,也总能满载而归,有小鱼、有河虾、也有水草。有的,沿着溪流山涧而上,去探寻小溪的源头;也有的,沿着溪流而下,去寻找溪水的尽头。有时,玩得太阳都要落山了,竟忘了要回家,这时,耳边总能响起大人们焦急的呼喊声,或者大人们带着竹鞭前来寻找,这时总免不了要挨一顿揍。

每隔几年,总有意外事件发生,偶有小孩子溺水身亡,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此离去,留下的只有家人的悲伤和泪水。小溪流水看似平静,但有深有浅、有漩涡有暗流,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慢慢地理解了,大人们为何对孩子去溪边玩耍要管得那么严。

慢慢地,随着外出读书、工作,也就难得再到小溪边玩耍,也就淡忘了那条不知名的小溪。后来,由于垃圾的随意丢弃、养殖场粪便的随便排放,小溪变得浑浊肮脏不堪,溪中的河虾也不见了踪迹,更鲜有小孩子去玩耍了,大人们对小溪也唯恐避之不及……

 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农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慢慢地,溪水重新变得干净,久不见踪迹的鱼虾又生龙活虎回来了,又恢复到童年时的景象,随处可见孩子们欢快嬉戏的场景。小溪也成为了城里人避暑游玩、体验乡村乐趣的好去处。

如今,只要偶然得空,我总会回到乡下的小溪边走一走,那哗啦啦的溪水声,像弹奏的天籁乐章,总能让自己浮躁的心迅即安静下来。

原刊载:《福建法治报》2019年8月15日第5版《法苑文艺》;《桃源乡讯》2019年11月4日第3版《桃林场》)

 

我的“农历情结”

 

我家祖祖辈辈是农民,生命里充满农历的元素。小时候,父亲告诉我:农民是靠天吃饭,农民的生活和生产与农历息息相关,作为农民后代的我,灵与肉蕴含着农历的因子,农历情结已根植于生命之中。

我对农历的了解是从母亲那里获得的。小时候我常缠着母亲做节日糕点给我吃。有一回母亲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农历节日什么时候过,有什么意义,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哪能想过就过啊!”望着我好奇的眼神,母亲为我讲述着农历节日背后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与传说。元宵节:吃汤圆、挂花灯、舞龙灯,图的是新年有好的彩头。清明节:扫墓,是对亡灵的祭奠,也增进了家族人的凝聚力。端午节: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是纪念屈原坚贞不屈的气节。中秋节:边吃月饼边赏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游子浓浓的思亲之情。大年夜:吃团圆饭、给压岁钱、放鞭炮,表达百姓就认“家和万事兴”这个理。聆听母亲一席话,我对神秘的农历节日充满了敬畏感。

一辈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亲,对农历二十四节气无比虔诚。农闲时常给我讲农历节气常识和农谚。“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风早、立夏迟,清明种田正当时”“麦怕清明一夜雨,稻怕寒露一朝霜”“三九不冷夏不收,三伏不热秋不收”农历节气对农作物时间安排颇为准确。违背农时生产是没有收成的。父亲说,有一回冻春,种子迟播,结果这一季的水稻收成无几,家里只好借米下锅。

上小学时,我又从老师那里深化了农历知识。老师说农历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摸索总结节气规律而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后来我还知道了,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精髓,充分诠释了中华民族崇尚几千年的“天人合一”的朴素唯物主义。

上中学时,我知道了还有个传统的命理学: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中,鼠和牛、龙和蛇、马和羊、猴和鸡两两相合才不会“相克”。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光有智慧不勤奋,那就变成小聪明;而光是勤奋不动脑筋,那就变成愚蠢……民间又将十二生肖结对子拓展到男女婚姻的“派对”上。十二生肖的传说虽然带有民俗和封建迷信色彩,但也从侧面反映我们的先民早在几千年前就很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

原刊载:《东南早报》2011年3月19日A29《功夫早茶》)

 

作者简介:邱荣辉,男,1985年7月出生,永春县桃城镇人,在职大学学历,法学学士,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公安文学创作协会副会长,永春县公安局民警。在省、市、县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100篇,曾获评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三等奖、“逢时杯”第六届《福建日报》新人新作奖、全省公安机关主题征文二等奖、全市公安机关主题征文二等奖、全县县直机关主题征文一等奖等。

上一篇: 作协活动札记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0595-23882645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