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永春县文化馆!
【心听散文】

乡村情深

2023-06-05    来源:《永春文艺》(2022年)    作者:刘雄仪  浏览次数:405


春雨,在除夕晚上开始连续下了好几天,初五才得以见晴。春天的到来,乡下空气显得异常清透,还有一丝丝的微甜。

春节还没有完全过去,而节日的气氛似乎有点淡了,或许是因为雨的缘故,快节奏生活的影响。村里年轻人都在打开小车后备箱把农村的青菜、土特产和手工做的食品等不断装上车,唯有装不下的老人小孩留在村里。

每年的春节前后,我总喜欢站在老家屋后的小山包上,深情地望一望眼下的一大片房屋、山地、田埂。眼前又再现了昔日老房子、农活的甘苦和亲人们忙碌的影子。

今年除夕一大早,我站在小山包上,听到或远或近处村舍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声、公鸡打鸣声、看见了早起的农村老嫲嫲到菜园里摘菜,乡村村路上几乎还看不到人和车的来往,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安祥。忽然之间有一种失落感袭来,似乎少了点什么。苦思冥想了良久才发现,是清晨一个个冒着袅袅炊烟的烟囱不见了、房屋顶上一片片还结着白霜的青瓦片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没有瓦片的一座座钢筋水泥房子,一个个圆长形的不锈钢水塔。

记得八九十年代我们这里的农村,到了大年廿六、廿七年关将至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蒸米粿。米粿制作要先清洗大米,并将大米浸泡两三小时,接着把米磨成米浆,最终把米浆蒸熟。在80年代,米浆是放在石磨上磨成的,90年代开始就有机器可以磨米浆了。米粿又可以分成纯米粿、芋米粿和萝卜米粿。和纯米粿相比,芋米粿除了要加入食用硼砂和苏打粉外,还要再加入蒸熟后的芋泥,然后放入米浆中搅拌均匀;萝卜米粿是把生萝卜刨成一丝丝条状煮熟,煮熟后捣成萝卜泥,在放入米浆中搅拌均匀,最后将这两种米粿浆放在大鼎上蒸一个小时以上即可蒸熟。

那时候大灶台上烧的是柴草,大人们总会叫小孩看护烧火,这时候总会吸引着邻居的几个小孩来围观,孩子们一边烧火一边把地瓜或者芋头放进灶台里的炭火中烤,没等到米粿蒸熟,小孩们就大块朵颐或吃到烧焦的地瓜和芋头皮弄得满嘴巴像花猫的脸一样,孩子们则相视大笑一番或被大人训斥一番;更有因为烤地瓜或者芋头忘记往大鼎加水,结果蒸焦了米粿的情况发生,自然而然也少不了一顿揍,一起烘烤的邻居孩子回家也少不了被父母训斥一番。即使是挨骂挨揍,小孩们冲着地瓜芋头的美味还是很喜欢聚在一起。米粿蒸熟后大人们拿起一块用于除夕祭拜,剩下的小孩可以随便切下来吃,经常是劳动或者玩耍回来就切下一块吃,也不用加热照样吃得津津有味。

年关将至是家长们最忙的时候——既要完成小孩新年衣服鞋子的准备又要进行卫生大扫除、又要准备节日吃的、节日的小钱、走亲访友的伴手礼等等事情。至今还记得一句我们这里的谚语:“小孩喜过年,大人苦没钱”。

在大年初一母亲不让扫地,扫地会把财运扫走,初一早饭还要吃长菜,长菜就是没有切短的芥菜,吃长菜意味着能长寿。大年初二早上母亲总是早早准备一些祭拜品祭拜土地爷,希望土地爷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能有好的收成,初五初六农事就完全开始了,有一句农事的谚语:“初五隔开(过了初五不是节日了),初六掏肥(肥是指给农作物追加的肥料)。”这时候还是春寒料峭,农人要光着脚下地,整一方平坦的泥地用于播撒发芽的稻谷种子。稻谷种子下种是有方法的:先将稻谷种子浸水一天,然后掏起来放进布袋,在有阳光的白天就放在低矮的房屋顶上晒,晚上拿到灶台上,这样可以给种子加温催芽,不至于延误播种时间。

记得2014年春节前回家,车刚刚停在老家门前,我那读五年级的小女儿高兴得大喊:“爸爸我们家怎么有猪八戒的兵器?” 瞧她高兴地拿起田耙不停飞舞的样子,惹得一家子哄堂大笑。其实这是农村耙地的田耙。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在村前屋后到处停放着大小形状不一的私家车、除夕夜晚震响夜空的烟花焰火意味着这是中国的新农村。而农村农事耕种礼俗在年轻一代却逐渐淡化了、忘却了。

大雨落真情,浓墨染乡愁。乡村是游子心中的故乡,是诗人笔下的诗与远方。乡村正在走向没落是一个世人共知的问题,所幸的是国家已开始实施十四五振兴乡村建设的远大规划。不久的将来我们又会看到充满生机勃勃的新农村。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0595-23882645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