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永春县文化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永春文艺

永春文艺

【心听散文】乡愁人的家国情怀

2020-01-12    来源:《永春文艺》2019年第12期 总第21期    作者:周梁泉  浏览次数:1108
 

余光中的一生,就是乡愁的代表作

                                                                                                                          

特殊的生活经历,才有了“二十分钟一挥而就”的《乡愁》

1928年九月初九,祖籍永春的余光中出生在南京,他的童年在南京和常州度过。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未满九周岁的他侥幸避过南京大屠杀,开始了逃难生涯,从江南辗转逃进蜀地。1945年随家人回到南京。1948年跟随父母到了厦门,1949年迁居香港,次年赴台。1958年赴美国进修,1959年回台任教,1974年至1985年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1985年再次返回台湾任教。

一生漂泊,从江南到四川,从大陆到台湾,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于高雄。从未有过归属感的余光中,于是在1972年就有了“二十分钟一挥而就”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短短的二十分钟,短短的八十八个字,喷发的是诗人几十年的生活感受,因此迅速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诗中展示的家国情结,深深融入到所有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

致力于诠释“根”的概念,完美了乡愁诗人的人生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2003年,75岁的余光中再度踏上永春,“解我乡愁,幸有此行。”喜欢手捧着芦柑拍照,上车时还将那绿油油未成熟的芦柑带到台湾去,说是可以天天看,第二年还给我寄来了一首《永春芦柑》;“桃溪水流过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余光中越来越频繁地返回“父乡”永春,“清水一湾舞白鹤,风光两岸映桃源”,“乡心应是桃溪水,长怀来处是永春”……

2010年,永春县文化馆开始创作交响诗剧《乡愁》,余光中知道后就亲笔题了剧名;编排一完成,余光中刚好在香港开会,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在旅馆里一口气看完了120分钟彩排录像,连连点头;随后专程回来观看演出,如此鼓励家乡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当年福建三百万人到台湾,更多人下南洋,该剧到那些地方演出,会引起强烈的共鸣……”

201212月,“余光中文学馆”奠基于永春,余光中赶回来了:“永春县用这么好的地盖文学馆,而且以我来命名,我觉得非常荣幸”;文学馆建设期间他还亲自回来指导布馆工作:我的《乡愁》布馆时可以用鼎新堂还有后面的五棵荔枝树为背景图,并郑重表态:关于文学馆,凡我能做的,我都将去做”,他一下子拿出了近400张手稿、500多本书,还有价值千万的他堂叔余承尧的画作,连大学录取通知书、工资证明都捐出来了;开馆前一天,他虽已八十八岁高龄,还是花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为文学馆工作人员细细讲解乡愁,指着自己的手绘地图说:“你看,我把永春画得和泉州厦门一样大的。”并亲笔题写“文学有家,作家之幸”;后来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便委托朋友、同事悄悄到文学馆看看,再向他详细描述;每次回来,他总常念叨一件事:“我的父亲余超英,在台湾四十几年间,只要有永春人到我家,他一定赶回家亲自下厨,无一例外,所以永春是我的父乡……”

虽然余光中在永春生活的时间很短很短,但对永春的感情很深很深。很多人说:余光中的一生,就是乡愁的代表作。

在“乡愁故里”永春,乡愁精神永存

灵感,源于对家乡深沉的情感

2010年的一个秋夜,坐在电视面前观看新闻联播的我忽然跳了起来,大叫道:“乡愁!余光中!”把在旁边的家人吓了一大跳。

当时的永春,经济支柱是煤炭。每次上街回家,望着脸盆里变黑的水我总是忧心忡忡,煤炭被新能源取代是早晚之事,之后永春靠什么?由于地处晋江上游,泉州人的饮用水源地,工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发展文化旅游业是必然的选择。可旅游需要品牌,以什么为品牌呢?这是一直在我心中的石头。因此在听到电视里“城镇化建设”时,我一下子跳了起来:乡愁!余光中!

其实认识余光中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那是我是福建师大的文学青年,身兼《闽江》主编、长安文学社社长数职,创办于福州的《台港文学选刊》每期必读,因为先生是《台港文学选刊》的常客,记得当时每三期必有一次他的专栏,加上知道先生是永春人,因此乡愁便悄悄地植入了我的心田,然后迸发于二十几年后的电视前。

城镇化建设时期,很多人离开了家乡,亟需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守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才能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才能承载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这就是乡愁,每个人的必需品。

方向认准之后我就成了一头牛。草拟永春版乡愁方案,组织并参与创作《乡愁》剧本,四处奔走争取支持,多次在领导面前情急之下脱口而出“我以身家性命担保”之类的话语。为了扩大影响面,受到质量明显不咋地的脑白金广告的启发,一下子加了数百个Q群,天天半夜花数小时传播乡愁,后来根据人气的转移转到微信群、微博、微视、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十年如一日天天传播乡愁文化,如今单件点击量超数千万已不罕见。

“乡愁故里”永春:从一首诗开始了乡村振兴

2011年底,永春县委、县政府决定根据我们创作的剧本将乡贤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打造成舞台艺术精品;2013年,交响诗剧《乡愁》荣获第13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展演剧目奖;同年年底,《乡愁》的演出版、旅游版相继推出,标志着该剧已进入常态化演出阶段,成为永春新的文化名片和旅游精品项目。

2015118,在两岸领导人进行跨越66年的历史性握手的第二天,做为海内外文化交流重要平台的余光中文学馆就在永春开馆,其盛况荣登中国中央电视台。开馆以来,世界各地的殷殷赤子、专家学者络绎不绝,纷纷到此寻找乡愁。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接待客人数十万人次,成了永春乃至泉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如潮的人气成了我不竭的动力。面对千里迢迢的乡愁人和节假日才有空回来的游子,我决定实行全年无休天天免费开放,每年的除夕春节我都在馆里值班讲解。有时为了方便来自远方的客人,我中午晚上都不休息,一天讲解十几个小时已不罕见,而且将办公电话转移到自己手机上,数年如一日天天24小时耐心解答来自五湖四海的咨询。因为我知道:态度决定一切!

如今的永春,以文脉乡愁、宗教乡愁、聚落乡愁、美食乡愁、民俗乡愁、山水乡愁、武术乡愁、华侨乡愁、游子乡愁为基础,致力于守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万亩乡愁园已初具规模。一条以乡愁为龙头的“闻香品茶、游园看戏、赏花练拳”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正在形成。国家级权威媒体如此报道永春:《“乡愁故里”永春:让故园看得见乡愁》、《乡愁中国,永春记忆》……

文化旅游产业火爆,乡村振兴红利释放,宜居永春人人共享。在永春,“从一首诗开始的乡村振兴”成了人人积极参与的事业,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关注。

如今在“乡愁故里”,人们都在传诵着一首永春版《乡愁》:

几年前,乡愁是一条脏脏的山路,车轮在这头,黑煤在那头;

几年后,乡愁是一座安静的小城,古厝在这头,山歌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种神圣的使命,责任在这头,希冀在那头;

未来啊,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永春在这头,世界在那头。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0595-23882645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