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永春县文化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永春文艺

永春文艺

【文史春秋】桃源科技手子郑双良传略

2020-01-13    来源:《永春文艺》2019年第12期 总第21期    作者:郭志启  浏览次数:501
 

郑双良,男,生于19409月,福建省永春县介福乡人。19647月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当年参加工作。1978年,调入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从1978年末开始,转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地磁图的研究、普通测量、天文测量、物探等内外资料的处理方法。高级工程师。1983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专职副秘书长至退休。199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科学家人名录》。

国际上现代岩石力学学科,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起来的。我国现代岩石力学与工程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始于20世纪50年代,三峡工程水利枢纽工程,从那时候起就成为全国岩石力学研究的基地。1962年成立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标志着岩石力学成长为世界性的科学分支。到70~80年代,岩石力学工作在全国得到普及,金川矿山、葛洲坝工程、成昆铁路及一大批国防地下洞室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对我国岩石力学学科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82年,郑双良参与组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筹备委员会,1985年正式成立为全国性一级学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Rock Mechanics & Engineering CSRME),是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对外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

该小组,是1978年由中国科学院、外交部联合报请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在此基础上,于19856月正式成立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会主办《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英文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动态》四种期刊,通过集群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中国大陆的漫长演化历史,与复杂动力学过程造就了岩土工程环境的多样性与全球代表性,为岩石力学与工程的理论创新和工程贡献,提供了世界上少有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岩石力学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岩石力学如何保证岩石工程与环境协调、友好,确保工程的耐久性与环境安全。诸如,西南巨大水能资源开发,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交通干线和能源输运工程及其高边坡、深埋长隧道;地下深部资源开发与矿山安全,海洋资源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高放核废料地下处置等一系列复杂而困难的地质和岩石工程问题,都期待郑双良等岩石力学工作者,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持。

比如:19883月,郑双良与夏国辉等5名联手撰写《1980年代中国地磁正常场图及其数学模式》论文,发表于《地球物理学报》。论文介绍了1980年中国地磁正常场图的编绘和地磁正常场数学模式的建立,使用不同年代观测的地磁三要素资料二千馀个,经过通化改正,统一改正。到1980这个特定年代,采用泰勒多项式和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1980年中国地磁正常场和地磁场,长期变化数学模式,并计算其网格值,用于编绘1980年中国地磁正常场图。该文在建立地磁正常场数学模式时,采用三个独立的地磁要素建立模式的方法,解决了地磁场模式在地磁倾角为零的地方、而垂直强度不为零的问题。

1994年,郑双良和夏国辉等3人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年会,联署发表题为《1990中国地磁图集编绘和中国地磁参考场模式组分析》论文。旋后,个人获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授予1999年度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成果奖、中国科学院授予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论文,介绍了90年代中国地磁图集和中国地磁参考场模式组的编绘和分析。地磁图集的编绘和模式组的建立,是历代中国地磁图和中国地磁参考场模式所用资料最多、覆盖面最大的一次,除了使用我国历年测量的全部地磁三要素(DIF)资料,和我国及其邻近地区地磁台站资料外,还增添了建国以来从未实测过的,我国南沙、西沙群岛的地磁三要素的最新实测资料。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郑双良等采用国内外广泛用于模拟局部地区地磁场空间分布的多项式方法,利用这些资料分别建立了1-7阶的中国地磁参考场模式组,并编绘出版了地磁三要素《中国地磁图集》,以便我国航空、航海、物探等部门选用。

1993年郑双良与张凤玉等3人联署,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年会,发表题为《地磁偏角实时自动修正技术在油田钻井中的应用》论文。该文论述了我国各油田钻井测试,采用的均为高精密磁传感器,其精度±0.1'。而采用的地磁偏角却为低精度地磁偏角值。一般要比磁传感器精度低1-2个量级。若在小区域强磁异常区,偏差大干1°以上是常见的。如在我国的南沙群岛地区,从最新的中国地磁图和世界地磁图,及其模型量算的地磁偏角值,均为偏西 20'左右。而郑双良团队于1991年进行实地测量,地磁偏角却为偏2°26',其绝对偏差,则为2°46'。

1995年,郑双良与束沛镒合作署名为《冀东油田磁偏角现场实测研究及其实用意义》的文章,发表于《地球物理学进展》。论文以冀东油田磁偏角现场实测数据,结合采油井的钻探效果进行探讨。事实表明,由于受到构造运动、风化沉积和岩浆侵入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地下浅层构造比深部存在更多的横向不均匀,导致局部小范围磁偏角较大波动,它对油田定向斜井钻探将带来一定影响。

20091010上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专职副秘书长郑双良到安徽理工大学,指导安徽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作。安徽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安徽理工大学校长颜事龙教授,及学会秘书长马芹永教授、能源与安全学院院长华心祝教授等热情接待了郑双良一行。

颜事龙教授就安徽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的成立情况,及学会今后工作作了总体汇报,就如何促进该省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的发展和提高,解决该省岩石力学工程建设需求和科学难题,更好地为该省从事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服务,如何增进协同攻关,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与郑双良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在中国科协领导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不断成长和发展。近年来获得多项表彰和奖励,2011年获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获得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奖二等奖”;2013年,在民政部的“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评估中,获AAAA等级。同时,郑双良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表彰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即表彰老科技工作者获名首之荣。

郑双良,于20184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告别仪式,参加告别仪式的除亲属外,还有中科院地球所领导及全国有关协会、亲朋好友、家乡代表。郑双良遗体在八宝山火化场火化,骨灰盒安奉华夏陵园公墓。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0595-23882645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