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永春县文化馆!
【心听散文】

卖茶水

2022-04-09    来源:《永春文艺》2021年    作者:潘达生  浏览次数:55


看到报纸、电视上免费奉茶水的报道,不禁勾起我几十年前在街上卖茶水的往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初中。一家七口只靠父亲每月四十多块的工资维持生活。兄弟姐妹几人都在上学,母亲操持家务。每到开学时,母亲总要东挪西借,才能凑够我们注册的费用。那时,我已懂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心里总想着 怎样为父母分忧。

这一年,漫长的暑假开始了,怎样利用假期赚点钱呢?做工吧,年纪小没力气;做买卖吧,需要本钱,况且也没有那方面的本事。我忽然想起墟日的街上有孩子在卖茶水,一分钱一碗,那是最简单易行的营生。我把这个想法提出来和家人探讨,大家认为可行,虽然薄利,却也省本。

说干就干,从这个墟日开始。主力军是我和两个上小学的弟妹。大姐上高中了,有别的事做。母亲买的茶叶是送货上门最便宜的粗杂茶,反正有茶色茶味就可以,什么铁观音、佛手、水仙,我们根本不懂,也贵买不起。

我家门店前有一棵枝繁叶茂的荔枝树,树荫遮盖了半条马路,正好可以省去搭遮阳帐篷的麻烦。墟日一大早,我们在大树下摆张桌子、两条木凳。桌子上放几只吃饭用的碗,还有一个用来装零钱的铁盒子。母亲煮了一大锅茶水,生意就这样开张了。

那个年代交通闭塞,商贸交流不便。因此,每个乡镇都设有“墟日”,即每月固定的日子(每旬一天或两天,我的家乡是农历逢一、六,每旬两天)四里八乡的民众到集市上做买卖,交流物资,互通有无,促进生产和消费。 这种大规模的乡村集市,俗称“赶墟(集)”。

墟日早晨,东方刚放白,就有人来了。主要是远道而来的山民,或挑土特产品,或挑木柈芼草,柱杖敲击着路面,“笃笃”作响。天渐渐大亮了,四面八方各路人马手提肩挑车载,带着各式各样的货物向街上汇聚,街道很快成了人的海洋。叫卖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呼朋唤友声,此起彼伏,嘈杂喧哗,热闹非凡。这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当然,我最关心的是有没有人来买茶水。太阳越爬越高,气温也随着升高。我想,桌子上摆放的茶水应该是有人需要了。

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首位顾客是一个手拿扁担、肩搭汗巾、头戴竹笠的中年汉子——看得出是挑重担走远路的山民。我热情地招呼他坐下,端给他一碗茶水。他“咕噜咕噜”不停口地喝着茶水,是够渴的。他喝完一碗,我又给他加了一勺,算是优惠吧。他客气地笑了笑,粗糙的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硬币。当一分硬币落在铁盒里发出“咣当” 一声响时,我高兴得心快要跳出来了。

起初,我们有点羞涩,不敢大声招客。渐渐的胆子就大了,不停地喊:“喝茶水!便宜茶水!一分钱一碗!”

天气越来越热,买茶水的也多起来了。有时一下子来了好几个人,我们忙得不亦乐乎,也辛苦了煮茶水的母亲。

我留意了一下,买茶水的大都是挑担子或走远路的乡民、小贩,也有做工的。那些油头粉面、衣着光鲜的是不屑于喝这种不上档次的粗俗饮料的。

晌午过后,渐渐退市。三四点左右,人们都走散了,街道恢复了平静,我们也就收摊了。

清点“战果”时,我们把铁盒里的硬币、纸币小心翼翼地数一下,有八毛多。钱虽不多,这是我们第一次的劳动收入,意义不凡。(那时,父亲每月工资才48元。)我们把钱一分不少地交给母亲,心里美滋滋的,比喝蜜水还甜。

就这样, 这个暑假的墟日,只要是晴天,我们都卖茶水。有时收摊后,花上五分钱买一块 香喷喷的煎果,兄弟姐妹分着吃,那惬意、兴奋的感觉,不比现在上星级酒店差。

光阴荏苒,弹指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遥想当年卖茶水的往事,令人回味无穷,感慨无限!

 

 

                                                 潘达生

                                                  2021年9月25日


上一篇: 往事回放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0595-23882645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