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永春县文化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永春文艺

永春文艺

【文史春秋】五里街人•杂记

2020-01-13    来源:《永春文艺》2019年第12期 总第21期    作者:颜光辉  浏览次数:2893
 

实业家、慈善家林世哲

林世哲,又名林克城,民国九年(庚申年)即19201111日(农历10月初二)出生于永春县五里街镇儒林村十春堂(明远楼)。曾任台湾东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监制药师。《中华当代名人辞典》顾问委员会顾问,永春崇贤中学首届及新一届校友会名誉会长。

林世哲先生少时聪明过人,就读永春私立崇实初级中学20组。崇实毕业后,转读福州三民高中,抗战时期,疏散闽北,就地投考延平师范就读毕业,任教多年,因日寇侵占我大片中华国土,林世哲先生毅然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战争。日本投降后,林世哲先生解甲归田。后往厦门、上海、香港经商,上世纪40年代末赴台,定居台南,旅居美国。

林世哲先生对中医药家有渊源,潜心研习。秉承先父林行瑞老先生嘱愿,以毕生精力研究“浓缩科学中药”问题,奠定台湾中药科学化的基础,被誉为“首创成功科学中药之祖”。

1950年在台湾创立首家中国药物研究所,礼聘专家学者,集中力量从事中药科学研究,以中药加工制造成液剂、粉剂、锭剂、糖衣锭,方便临床应用。

1951年成立了台湾第一家中医医院,将用科学方法提炼成的中药液剂供病人服用。

1954年设立中国药物行,提炼液剂、粉剂、锭剂、糖衣锭等剂型供应台湾中医界使用。

1956423日于台北第一女中,举办科学中药示范展览会,吸引中医药各界人士,造成热烈反响,林世哲先生声望也因此风靡全台湾中医药界,俗称“药精林”。

1970年成立东阳制药有限公司,以完全符合CMP的方式,大规模生产各种浓缩科学中药,对继承国粹和保障人民健康贡献良多。林世哲先生还在美国设立订购中心,让传统中药科学化,走向国际市场。

1975年创立《东阳药刊》杂志社,以利科研著作的发表,中医中药的开发研究和普及。

林世哲先生撰写出版论著颇丰,主要有:《现代中药指南》、《科学中药处方药览》、《浓缩方剂临床选辑》等。《东阳方剂临床参考》一书,参加1991年江苏南京中德医药大会,深受各界好评与重视,推崇为台湾中医界一颗璀璨的明星。

林世哲先生热爱桑梓,关心永春经济建设。1995年获永春县政府表扬,荣膺“热心公益事业金牌奖”。据初步统计,林世哲先生慷慨解囊1000多万元,捐建崇贤中学行瑞楼(作图书馆用);五里街中心小学林世哲教学楼、行瑞综合楼;永春侨中、泉州黎明大学多处教学楼及添置教学设备。捐款300万元兴建永春第一幼儿园,为昭扬其热爱桑梓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20023月经永春县政府批准,该园更名为“福建省永春世哲幼儿园”。20051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林世哲先生“乐育英才”奖匾、金质奖章、“捐资兴学”荣誉证书。20069月泉州市人民政府在永春世哲幼儿园内为世哲先生设立“兴办公益事业纪念碑”。2009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林世哲先生捐资办学金奖,并立碑表彰。2009年再次捐资400多万元,兴建五里街镇林世哲教育基金大楼,出租给“亿城家居广场”,其租金作为教育基金,每年奖励五里街镇各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得奖师生。20119月再次捐资1000万元,兴建林世哲教育基金大楼(在桃城镇南星社区),出租给“亚洲酒店”,其租金设立奖教奖学金,每年奖励给全县各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得奖师生。

林世哲先生还关心家乡的慈善事业。

200111月永春慈善总会成立以来,林世哲先生捐款100多万元,成立永春县林世哲扶助贫困学生教育发展协会,既圆了贫困学生的读书梦,又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林世哲先生家庭美满,女儿林美美留学美国,荣获“老布什总统奖”及药学博士学位。

林世哲先生矢志传统中医,硕果累累,其英才业绩载入《天南地北崇贤人》、《台北永春同乡会会刊》、《世界永春社团联谊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特刊》、《中华当代名人辞典》、《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

林世哲先生于2017127日在台湾台南家中逝世,享年98岁。

林世哲先生是我县杰出的乡贤、实业家和慈善家。

林老先生近百年人生,是成就斐然的传奇一生,是大爱无疆的慈善一生,更是情系国家民族的辉煌一生,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怀念。

201815日世哲幼儿园举行“林世哲先生追思会”,18日,我县在永春一中“颜诚光艺术馆”举行“林世哲先生追思会”,对林老先生进行隆重的追忆和思念。“追思会”上世哲幼儿园全体老师朗诵了官绮凡老师创作的长诗《大山一样的思念》。

《实业家、慈善家——林世哲》一文是根据林世哲先生有关资料整理而成以表达对林老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附:

大山一样的思念

——追思林世哲先生

官绮凡

在这样一个暖冬,

却响起了一声惊雷,

乡贤世哲先生离开了我们,

故乡涌起了大山一样的思念,

人们在寻找这位老人的足迹,

从他的故乡,

从他踏过海峡飞溅的浪花······

世哲先生,您在哪里?

古镇告诉我,

您幼小的身影映在父亲的店里;

您勤奋的身影照在学堂里;

您勇敢的身影屹立在抗日战场上;

您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海内外的商场中;

世哲先生,您在哪里?

宝岛告诉我,

您是台湾中医药界那颗璀璨的明星,

您潜心研究中药,悬壶济世;

您著书立说,造福后人;

世哲先生,您在哪里?

校园告诉我,

您为家乡莘莘学子圆梦;

世哲幼儿园、五里街中心小学、

永春崇贤中学、华侨中学、

泉州黎明大学、

五里街世哲教育基金大楼、

永春县林世哲教育基金大楼······

一幢幢教学楼、一个个基金会,

倾注着您毕生的心血,

和您眷恋家乡的情怀;

世哲先生,您在哪里?

幼儿园告诉我,

您就在我们中间。

我们每天,

在以您名字命名的幼儿园成长,

是那样幸福那样荣光,

宽敞的教室和明媚的活动空间,

倾注您太多的关爱。

这里,

从一个简陋的幼儿园,

到省级示范性幼儿园,

成为幼教领域一颗闪亮的明珠。

梦中您来到孩子们中间,

您笑成一朵花,

在这里,

您看到民族的希望,

看到祖国美好的未来。

世哲先生,您没有走远。

我只相信,

您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我只相信,

您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您就在故乡的山水之间。

我愿变成大山的一束山花,

摇曳着对您的敬仰!

绽放着对您的思念!

李崇肇及其家族的教育情缘

李崇肇,1897年出生,乳名克墉,字崇肇,五里街镇仰贤村董埔人,其父李宜陛清末民初年间到马来西亚开饼厂,赚了一大笔钱,回家乡在董埔建了一座600平方米30间的“重庆堂”大厝,并于民国中期带儿子崇肇来五里街中街兴建一座三层土木砖柱结构骑楼式店楼(八二三西路147号),开“三民商店”,生产销售香饼、绿豆饼、嘴口酥、饼干。

李宜陛老先生热心帮助乡里家庭有困难的乡亲,资助他们子女上学,修建祖厝等善事,后因年纪大就回乡养老,饼店就由儿子崇肇经营。

香饼是永春的特产,几乎每家糕饼店都会做香饼,而“董埔香饼”在永春最有名。香饼的主要原料是:糕粉、葱头、冬瓜、金桔、糖各按一定比例,经过搅拌均匀,用圆形的饼印模印成饼烘烤而成,口味纯正,香甜可口,老少皆宜,香饼还是婚嫁礼仪的主要用品。男方应供给女方的香饼(俗称“大饼”),让女方发给亲朋好友街坊邻居,让大家知道女儿已经婚嫁。

当然现在也有用水晶饼、芋饼做婚嫁礼仪用品的。

“三民商店“于解放后19499月改名为“益民商店”,继续经营饼业,也兼卖些食杂物品。1955年下半年因李崇肇老先生年龄大,生意也就收场,没有再经营。

李崇肇为人忠厚诚实,受人尊敬。旅居马来西亚的侨亲李俊承为家乡办公益的事情都委托李崇肇经手办理,如:独资修葺通仙桥(即“东关桥”);独资承担《永春县志》全部印刷费(1927年),捐法币10000元助建云龙桥(1930年);修建家乡仰贤小学;修建锦斗的乌髻岩;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的1961年,从马来西亚寄面粉发给董埔李姓和林姓的乡亲400人,每人40斤,共16000斤面粉。

仰贤董埔家乡人到五里街市场购物,钱带不够,经常找李崇肇老先生借钱,有的及时还,有的时间久了忘了还,李也不追讨,不当一回事,

李崇肇店中的墙壁上挂着乐器,如:二胡、琵琶、三弦、洞箫、笛子等,他与子女经常吹拉弹唱一些歌曲和南曲,尤其是四个子女上大学放寒暑假回家时,几乎天天都来一段弹奏南曲,其乐融融,享受天伦之乐。

李崇肇(1897-1992年)享年96岁,其妻薛学丝(1899-1975年)享年77岁,夫妇俩育有三男一女。

李崇肇的四个子女都大学毕业,其李氏家族有15人从事教育工作(包括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孙女、大曾孙、次曾孙媳妇、外甥、外甥媳妇),累计教龄400多年,从教学校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大学。其中10人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为人民教育服务三十周年”荣誉证书。

李崇肇的长子李秉钧,1948年暨南大学工商管理系本科毕业,回母校永春一中任政治、历史科教师,后任永春一中总务处主任,“文革”后调到吾峰中学,后又调到永春大专班,最后调到永春教师进修学校任总务主任,直至退休。退休后,他担任郑信顺夫人基金会的工

20多年,为家乡的公益慈善事业作贡献。

李秉钧老师多才多艺,对书法艺术更是情有独钟,他最爱写的是“宁静致远”、“和为贵”,并作为他的座右铭。

李秉钧老师有一个特长是:双手都能打算盘,这是我读西安小学经常到他家玩所见的事实。我读永春一中初中一年级时,把李老师这个技艺告诉班上的同学,他们都不信,有一天下午第三节下课后,我和五位同学(郑辉概、徐山铁、林沧江、董士电、孙华安)到校总务处,刚好李老师还没回家,我就向他说出来意,请他演算一下双手打算盘的技艺,开始李老师不肯,经过我们几个同学的再三请求,他终于拿出一块较长的算盘来,演示了三位数的“加减乘除”的计算,左右“开弓”,珠子答答响,不一会就算出来,得数全对,比我们几个同学用笔在纸上计算还快,同学们询问了李老师这个本事是怎么得来的,他说是平时帮父亲记帐、结帐、一手算,一手验,长期训练,日积月累而成。同学们都很赞赏,又大受启发,凡事都要有恒心,坚持不懈的努力就能出成果。

李秉钧的妻子洪碧雪,生在菲律宾,长在新中国。1949年解放初就参加教育工作,曾在边远贫困的山区小学任教,到过单人校,教过复式班。后调回五里街,在华岩小学任教,她既当班主任,又兼学校出纳,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关心爱护,是学生的好老师,家长的好朋友,受到人们的尊敬爱戴。她从华岩小学退休,今年90岁高龄,仍然保持天天看书看报的好习惯,还能帮忙做一点家务活。

李秉钧的大女儿李少萌,永春县实验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小中高),2010年退休。

李少萌任幼儿园园长期间,积极开展省级教科研活动--《幼儿自我服务中的成功体验探究》、《幼儿交流中的成功体验探究》,接受省、市验收得到好评。李少萌积极筹集资金,投入10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创设了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选送了十几位教师到本县中心幼儿园支教,开展“手拉手”活动,还赠送约合人民币达9万多元的教学玩具,充分发挥了省示范幼儿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李少萌撰写的论文曾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及省、市优秀论文奖;她发表在省、市级刊物的论文30多篇。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关心帮助下,李少萌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教师特等奖、省五一劳动奖章、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省优秀教师、省“三八”红旗手、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市劳动模范、市教育先进工作者、市少儿先进工作者、市优秀家长等称号。

李秉钧的长孙李欣,厦门大学经济系博士,现任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收入及分配和金融改革等。他主持或参与过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横向课题,先后在《经济学动态》、《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版)》、《华东经济管理》、《统计与决策》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一部。2013年参加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获厦门赛区一等奖,福建省三等奖。

李秉钧的次孙媳妇黄少红,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现任厦门理工学院外语系英语系讲师。2008年,她获得第二届厦门理工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从2004年至今,她发表跨文化交际和英美文学等相关研究论文5篇。她从2011年参加《大学·比较英语教程》系列教程的编写,她主笔其中的跨文化比较、导言和课前阅读问题等部分。

2008年李秉钧家被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教育世家“牌匾及荣誉
证书。

李崇肇的次子李秉礼,1954年福建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毕业,分配惠安一中任高中历史科教师,“文革“后调回永春,先在永春八中,后调回母校永春一中任高中历史教师,并担任校历史教研组长,他是永春名老教师。

李秉礼的妻子陈银娘,惠安小学退休教师,今年86岁,身体健康。

李秉礼长子李少雄,永春师范学校,讲师。

李崇肇的女儿李碧霞,福建教育学院教师;女婿邱金章,福建教育学院物理系教授;碧霞的长子邱怡申,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媳妇李献文,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福建闽江学院教授。

李崇肇的三子李秉濬 1956年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厦门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总编。福建省土地经济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经济学《资本论》研究会理事;厦门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

李秉濬早期研究南洋问题,曾在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发表东南亚经济和华侨经济等问题的论文。70年代中期从事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在《经济研究》、《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厦门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价值论与经济学》、《商品横向关系》、《企业经营机制及其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论银行利润与平均利润的关系》等论文80多篇。《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与平均利润公式的关系》获1978-1988年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89年开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关于我国私营经济研究课题组的工作。著有《房地产经营概念》、《政治经济学教程》、《当前政治经济学的几个理论问题》、合著《<资本论>研究与应用》。其事迹收入《中国当代经济学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名人辞典》。

李秉濬的妻子傅素宝,厦门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系副教授。

李秉濬的女儿:李楚菡,厦门大学海洋化学系讲师。

教育精英——孙玉瑛

孙玉瑛,192368日出生于永春县五里街镇华岩村,名掞,字惠书,学名玉瑛,今年95岁高龄,中共党员。

1942年,孙玉瑛19岁,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崇正小学、启新小学、高垅小学、文明小学、西安小学教师,曾任溪安小学校长,儒林小学副校长,县实验小学副校长,总教龄42年。

孙玉瑛热爱教育事业,工作一贯勤勉尽职,带领学校老师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1952年在县实验小学首创带五年一贯制试点班,以五级分记法集中识字法进行教学,同时带领学生养兔子、种蔬菜、学医学常识等,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这期间多次承担公开课和专题讲座,总结经验,并向全县推广,指导老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成为永春县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和较为突出的学校行政领导和优秀教师。

孙在做好学校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侨办工作,为永春的侨务工作做出贡献。

孙受其父孙易献的熏陶,热心家族事务,参与《永春玉塘孙氏族谱》(20117月)的编写,提供颇多材料,被推为财务组成员,其中《回忆先父孙易献》、《早期孙氏家庙创办永春妇女工读学校》两篇文章收入《族谱》中。孙帮助过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如家住石鼓镇社山村1队的颜文地,除了为他减免学费,还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使颜文地完成了小学、初中、师范的学业,回到母校实小任教。

孙玉瑛是一位贤妻良母,早年其夫黄茂华(石鼓镇坑园村人),长期旅居印度尼西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黄病重孤身一人才回乡,孙不嫌弃,与独生女黄明福照顾他的起居护理,陪他就医治病,直至送终。

孙玉瑛1978年获福建省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出席福建省教育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81年被评为福建省归侨、侨眷、侨务工作先进分子,并于1982年参加国务院侨办的表彰大会;1980—1994年获泉州市先进儿童少年工作者光荣称号。孙还被评为五好教师、模范教师、名老教师、优秀共产党员。退休后,多次被评为老有所为先进工作者。她是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第四届政协委员,永春县政协常委,县人大代表,县侨联常委,县总工会执委,县第一届离退休教师协会副会长,关心下一代协会副主席,五里街镇侨联副主席。

黄明福,孙玉瑛的独生女,195110月出生于永春县五里街,毕业于泉州师范,中共党员,退休前为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导主任。

黄明福1996年获永春县先进德育工作者;1997年泉州市师德之星提名奖;19989月被国家教育部、人事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是泉州市首批小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9年);2001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小中高);20029月荣获福建省特级教师称号。《泉州晚报》刊发专访报道《无悔的选择》。

黄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忠于职守,淡薄名利、廉洁从教,先后受各级各类表彰30多次。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治学严谨,精通业务,对所教学科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历届毕业生受到高一级学校的充分肯定。潜心小学语文研究,主持泉州市第一批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重点课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0031月结题验收,获优秀教育科研奖。参与省、市、校立项课题和实验,先后在《福建教育》、《福建教学与研究》、《特级教师专辑——名师论教》等省、市刊物上发表获奖教育教学论文多篇,其中《科学评价、促进发展——略谈课外阅读评价》被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评为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被收入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编辑的《耕耘与探索》书中。

黄文标其人其

黄文标,18991111日出生于永春达埔洑溪村。

1931年黄在五里街民生路建三间店楼,1932年黄家从“州内”(即城关)迁进民生路自建的楼房居住(之前都是租厝)。1933年黄文标到泉州开“安东货栈”。既是商铺,又是仓库,专卖永春、德化、大田、永安等地的土特产和泉州、晋江、惠安的海产干货。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回五里街,在中街152号开“金泉裕商店”,进行两地经营。各雇用了二、三位伙计帮忙,管理店、栈中的业务。

山货从永春、德化、永安、三明、尤溪、永泰、漳平等地购进,有香菇、红菇、大田的黑笋干、黑木耳、金针菜、永春老醋、一都红酒、米酒、笋干加工成笋丝、达埔篾香等,其中一部分留在“金泉裕商店”,另一部分发往“安东货栈”批发给各有关商家。所以每次购进的山货量多。海产干货是“安东货栈”从晋江、石狮、惠安等沿海地区购进再发货到“金泉裕商店”售卖。海产干货有:海参、鲍鱼干、墨鱼干、咸带鱼、鱼翅、鱿鱼干、蛏干、蚝干、虾米、虾皮、紫菜、海带、食盐等,这些商品,不论是山货或是海产干货,大部分做批发生意,也留相当一部分作为零售,以满足顾客的需要。当时“金泉裕”的生意很好,没有假货,价格又比其他商店同类商品便宜些,销路广,受群众欢迎。1956年底,黄文标参加了公私合营,安排到“永春县土产公司”工作,“金泉裕商店”就收场了,泉州的“安东货栈”也就停业了。

黄文标早年当过辛亥革命卓越元勋宋渊源的文书,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先后当过永春建设局局长,泉永德汽车运输公司经理。他主持并参与设计修桥筑路,开建达埔到新溪、洑溪的公路,建设云龙桥,高垅桥,修建东关桥,这些桥的桥名都是他题写的。

黄文标的《永春三十年(1912-1942)来的断片》一文原载19413 月《崇道报十八周年纪念特刊》,现摘录两段可见黄文标先生对当时修桥筑路作出的贡献。他在文章中写道:

泉永通车”。民国十年(1921年)夏,闽督李厚基,重伸兵威于闽南,但对公路交通颇注关怀,聘任本县闻人(有名望的人)郑玉书为泉永公路局长,设公路局于泉州,设办事处于永春。路线所经各属缙绅(旧指官僚)闻人,分任各段段长,测量路线,增宽路面,改建桥涵,于是泉永路干线,永春可通东至南安前山站,泉州由西门可通车至南安金鸡桥,永春全县路线,亦略修改,利于通车,仁庄(今石鼓镇凤美村)至达埔一段,亦斯时完成。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泉永路遂全线通车。永春桃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于此时出。泉永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逢时出世。

建云龙桥”。西安桥之成功,实云龙桥之发端也。当时泉永间实无牢大坚固混凝土桥可资借鉴。欲聘专家设计绘图,费时当多。用筑西安桥之经验,经测云龙桥之基坝,修短高深分别统计,工料预算国币八万元。明知巨款地方难筹,而毅然行之,要为责任心驱使耳。会其时方代主席韵松(即方声涛,当时任福建省政府代主席),张师长干之(即张贞,为靖国军许崇智部师长),陈旅长耀臣(即陈国辉),因公莅永,各捐巨款以为首倡(上述三人各捐国币一千元),又得县绅郑翘松、林邦师、周光化诸先生擘划襄理(有名望、杰出人物的帮助),得华侨李俊承先生乐捐一万元。于是英荷各属永春会馆,闻风慨助,藉以厥成。

1947年黄文标在任建设局长期间,与原永春中学校长曾天民,鼓励支持从印尼排华回来的老友陈式皋和不满国民党发动内战,拒绝架机轰炸解放区石家庄偷跑回家的飞行员邱后枞俩人一起在高垅开办水电厂,为五里街和城关两镇供电,从此结束永春无电的历史。

黄文标在任建设局长期间,鼓励农民开山种果种茶,他在家乡洑溪村,发给每户几棵芦柑树去种植,是永春第一个把漳州芦柑引进到永春种植的有功人士。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东南亚各国人民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掠夺烧杀,海路不通,侨汇断绝,造成国内侨属生活困难。这时黄文标发起共同出资组织成立“永春华侨生产合作社”,在民生路(现叫“西安路”)店中办厂,生产肥皂,蜡烛,在儒林“宋弟”租民房办毛巾厂,招收侨属到“合作社”做工,请李崇肇做批发与零售毛巾的业务,生产自救,获得社会好评。

黄文标在任建设局长期间,还聘请达埔人李南金(中共地下党中心县委书记,负责安溪、永春、德化三县)负责编辑出版《建设月刊》,宣传“耕者有其田”,“反对剥削,反对压迫”,“平等、和平、自由、博爱”等进步主张,其宣传效果影响很大。

泉州汽车运输公司”原规模大,有70多辆大货车,每天都有货物运送到全省各地。在抗战期间,有一天,20多辆汽车载货到福州被日本兵扣留(包括人、车、货),通过找关系,疏通,最后黄文标用从出租店累积起来的所有租金去赎回30多人(司机和押货员),其车和货物却被日本鬼子掠夺走了。在当时的这种时局下,“运输公司”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走向萧条,不景气,最后关闭破产。

黄文标(1899-1969年),享年70岁,其妻潘早(1902-1952),享年50岁,夫妇俩育有四男三女:

长子:黄铁城,厦门大学金融系毕业。解放前曾任台中税务局局长,解放后任永春华侨中学英语教师,直至退休。

次子:黄祖良,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曾任中文系与历史系联合党总支书记。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宋元明清至近代的教学和研究。1981年获厦门大学教学二等奖。参加《郭沫若全集》编辑出版工作(文学编注释、历史剧注释修改定稿)。合著出版《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获首届全国教育图书一等奖)及其续编、《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中国通俗小说鉴赏辞典》、《中华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金秋集》、《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以及古诗分类鉴赏系列《壮志篇·生当作人杰》、《闲适篇·采菊东篱下》、《友谊篇·海内存知已》、《山水篇·江水留胜迹》、发表《漫谈<百炼成钢>》、《<红楼梦>艺术构思及其悲剧美》、《<三国演义>主题新探》、《明清小说研究三题》等论文、整理发表著名学者、导师冯沅君教授遗作十多万字。

三子:黄开泉,安徽合肥工学院毕业,分配到四川重庆天府煤矿,因瓦斯爆炸,1961年因公牺牲,时年25岁。

四子:黄孟津,原厦门机械厂技术员,“文革后”在民生路自家店开办机械工场,生产木刨机。

大女儿:黄秀莲,永春吾东小学退休教师。

二女儿:黄秀菊,永春华岩小学退休教师,现定居厦门,今年89岁,身体健康。

三女儿:黄秀华,1962年大学毕业。民进福建省委普教委副主任。《学生天地》杂志社副总编。中国生物教学研究会、福州市生物学会、福州市生物教学研究会会员。福建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科普作品《人间仙草---灵芝》、《蛋壳上的小窗户》等多篇在省里获奖。《是叶胜似花》收入《青山花红凭探索》,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

1992年黄秀华在福建省科普作家代表大会上荣获“繁荣科普创作传”。个人传略载入《中国科普作家传略》(第一集)、《中国文房四宝专家与文学艺术家传集》(第一卷)、《中国专家人才库》(第五卷)。

水利水电建设的拔尖人才------辜金川

辜金川,193710月出生,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镇仰贤村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原永春县水电局副局长兼主任工程师(总工)。195510月,在福建省水利局开始从事水利水电工作,至今已有40余年的水利水电工作历史。荣获国家水利部颁发“献身水利.水保工作四十年”荣誉证书。在此期间,曾参与勘设施工中型厦门同安汀溪水库和永春红五一水库,漳州市九江流域规划及河道疏浚与整治工程,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河道工程测量,河口水文测验与整编,河床冲淤演变试验研究。在永春县工作期间,曾任县体改委副主任,历任县水电局副局长兼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负责全县水利水电建设与管理工作,分管技术设计、审查、审定、组织、综合指导等全面技术工作,并亲自设计和施工永春县岵山水库电站,载入国家水利部编辑《中国小水电》一书。辜负责组织筹建和设计永春县城关云龙桥人工湖闸坝与电站工程。负责筹建泉州市龙门滩永春四级中型电站工程兼任该工程筹建处主任。现任永春县人民政府“科教兴县”专家顾问团农业经济专家组成员,永春县科技讲师团成员和永春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曾多次荣获省科协、市科委、县人民政府颁发优秀成果奖、优秀项目奖、科技成果奖。辜撰写《论我县水资源现状及其对策》论著,曾在省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获得三等奖;参加省水利学会,市侨乡科技报,永春县面向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会研讨,并刊登于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福建闽南金桃源》书中发表。

辜金川的事迹入选三十几篇的编委会如:

《中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1996.1),《中国专家大辞典》(1998.10),《世界名人录》(1999.3),《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1999.5),《中国当代创业英才》(2000.1.25),《国际名人录》(2000.5.28),中华文库:《中华传世通鉴(第二卷)》(2006.6),《世界人物辞海》(2014.6)。


前排左一胡耀邦,左二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左三李鹏,左四辜金川。

198211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水电部部长李鹏(后任国务院总理)视察“全国小水电之乡----永春县”。辜金川陪同汇报工作情景

王士返与王佩箴

王士返,字倍珠,号如玉。(1870-1946年),苏坑东坑熙里村人。五里街中街有一座店楼(八二三西路224号)。

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由河南光州固始县率军入闽,泉州、汀州、漳州、建州、福州皆归顺,审知受封为开闽王。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建立闽国。王潮、王审邽、王审知成为闽王姓始祖,称为“开闽三王”,后裔繁衍于闽省各地。永春东坑东熙王氏为王审邽派后裔。北宋神宗哲年间(1068 -1100年),王廿一因感官场险恶,急流勇退,隐于东熙(苏坑东坑熙里村)生息繁衍,王廿(niàn一为东坑(熙)王氏始祖,其熙里村为发祥祖地,王士返为王廿一后裔。

王士返16岁只身来到五里街创业,开办“王士返款饱店”。该店以办宴席为主(因王士返在中街的店后还有一座楼房可作办宴席之用),平时为顾客炒、蒸、炖、煮普通的家常菜肴,其主食是白米饭、面、炊粉等。

五里街的溪仔坂有个“飞龙宫”,每年佛事活动多。王士返为人豪杰,主动去联系外地的戏班(如:东平、湖洋、岵山、城关、达埔、蓬壶)来演出,他负责搭戏台及戏班人员的膳宿。因王士返在“飞龙宫“边有一座300多平方米的二层楼房可用。

由于既要照看“款饱店“中的业务,又要为佛事活动忙碌,王士返忙得不可开交,就聘请了两位厨艺高超的师傅来帮忙。

王士返后来被当时“五里街商会”推荐为“鉴称”,为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大田、永安等县客商到五里街卖山货、海产做“鉴称”证人。

王士返娶五里街溪仔坂飞龙宫边蔡厝蔡墨娘(1880-1961年)为妻,夫妇俩育有一子三女。

王士返的儿子王佩箴,三女为王美适、王况适、王春适。王佩箴与发妻李氏腊娘育有一子王伯山(已故),因李腊早逝又续弦娶刘氏环娘为妻,育有三子二女。次子王仲山,美国物理学博士,现在美国科学研究机构工作,其妻毛介文,美国物理学博士,现与其子王可培、王可芳居住美国洛杉矶。三子王淑山,美国物理博士,四子王季山美国企业管理硕士,也都居住在美国洛杉矶。王佩箴的长女王嘉宝,大学本科毕业,现在台北大学当教授;次女王嘉仪大学本科毕业,现在台南中学任教。

王佩箴,字华笃,号挺钗,解放前厦门医学院毕业。日据时代前往台湾医学院继续深造,学成后回家乡,被大田县医院聘任为院长三年,后回永春五里街创办“南光医院”,设有床位15张,在其店后的楼房设住院部,聘请了三位护士。台湾光复初期,同梁祖辉、陈汉铭等同乡在台北创办“南光公司”,进行商业贸易活动。后自己创办“南光医院永康诊所”。台北永春同乡会成立初期,被推举为总干事,历任第一届至第六届常务理事,及研究、福利两组的组长,协助王超英会长工作。民国五十五年(公元1966年起)兼任台湾省医务处主任多年。

五里街的名医庄良屏(即达藩医师)是王佩箴的高徒,庄良屏曾前往台湾向佩箴学习开刀的医术,王佩箴还送给庄良屏一套医学手术用的器材。

2015年农历926日,“王士返店“(现其曾孙王道川居住。道川县土产公司退休职工),因意外失火,整栋店楼烧成一片狼藉,隔壁左右两间店也受遭殃。201653日在五里街镇政府的主持下正在修建。遵照五里街古街(指“中街”和“新街”)“修旧如旧”的原则屋盖照样用瓦片,楼板照样用杉木,“窗梆”店门仍用厚杉木板做,保持“骑楼式”的形状,镇政府给予每平方米300元的补贴。201610月底修建完成,作为五里街镇古街修复的样板店。

林佃烧卖

林佃,五里街镇西安村人,她做的烧卖在当时五里街一带是很有名的,销售量较大。制作烧卖有四个过程:

第一步,烧卖皮的制作:原料用一种叫精面粉(俗称“高筋粉”)做的皮。把称过重量的面粉倒进陶瓷壶中加上适量请水进行多次搅拌推揉到软硬度适中,切成一大块一大块放在工作平台上,用湿的纱巾布盖住,过一段时间才切成小块搓成细长条,再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压成圆形状,才用擀烧卖皮杖(长32cm,两边手柄各9cm,中间圆柱14cm,周长22cm)碾轧烧卖皮,皮的中间厚点,皮的边沿薄的透明。一斤面粉可做160张皮,一叠烧卖皮60张,皮与皮中间用少许地瓜粉沾沫,才不会粘住。

第二步,烧卖馅的制作:原料有六项:1、去皮的五花猪肉切成细粒;2、笋(分鲜笋与笋干两种)。鲜笋切块放在鼎中滚荡的开水中捞一会儿,去掉涩味。笋干就要先浸泡数日,每天都得换清水,在鼎里煮透变软。鲜笋与笋干分开切成细粒分别与少许猪油、盐一起煮熟使它入味;3、香菇,先浸泡洗净变软,切成细粒;4、油炸葱头末;5、青葱,切成细粒;6、胡椒粉,用胡椒籽碾成的粉末才够有味道。这六项原料按烧卖皮多少而定比例,再加上适量的盐、酱油、味精进行搅拌均匀,咸淡适中就可以。林佃师傅都凭经验进行烧卖馅的调制,味道好极了。

第三步,包烧卖。把烧卖皮放左手掌心中,右手用筷子把馅挟到皮的中间,用拇指与其他手指夹住,向内合捏,一个菊花形状的烧卖就做成。

第四步,蒸烧卖。把“竹炊”放在尾鼎上,先把水烧开,放上专制的“竹蒸床”,每次二层,每层放66个生烧卖,(一次就可蒸熟132个),然后把“竹炊”盖压紧,使它不漏气,再用木柴火烧旺,10分钟掀起“炊盖”喷些冷水,使烧卖熟透,不会沾粘,5分钟后取出。如果时间超过15分钟,有时烧卖会变形不好看。林佃师傅不时被人请去办宴席做烧卖,那就要根据宴席桌数,每桌几个人,每人两个烧卖的要求来配料,还要多做一些让人先品尝品尝,蒸煮时就要用大鼎,加大蒸床的面积,一般是就地取材,用竹米筛来代替。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永春第一个华侨回国观光团住在当时新建的永春医院(在城关环城路)“延年楼”。当时县还没建宾馆,只有一个招待所(东方楼)比较旧陋。县政府为了招待观光团的成员,请了城关的“路漫纯师傅”、五里街“旨且多”的陈仙光师傅,还有林佃师傅(专门做烧卖),办出了永春特色的佳肴招待观光团的成员。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央军委首长杨成武、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到驻永春359部队视察,该部队事务长邹长淼用军用吉普车载林佃师傅到359部队做烧卖招待。

林佃师傅1996年去世,享年76岁,她去逝后陈家就没有再经营大面、扁食、烧卖。而制作烧卖的手艺已经传给其长子陈金城,次子陈光明手中。现兄弟俩还保存着其祖父陈田孝留下来的两支有百年历史的擀烧卖皮杖。(见图)

性格开朗 思维清晰

——记五里街男姓百岁第一人陈允贡

陈允贡,民国四年(乙卯年),即19156月出生于德化上涌葛坑水门村,103岁(2017年),身体健康,精神矍铄,面色红润少有皱纹,思维清晰,记忆力好,只是这两年来双腿活动有些不便,有点点耳背,但生活能自理。

陈允贡育有三儿两女,四代同堂,包括内外孙共传59人,全家总人口61人:

长子,陈齐昭,72岁,长期在外打工(当木工师傅),前几年到厦门当保安,现在家休养,育有三男两女,内外孙4人,全家11人;

次子,陈齐伟,68岁,9岁送人抚养,现居德化上涌葛坑水门村,他在南安码头当保安,育有三男,三个孙子,全家10人;

三子,陈齐晓,52岁,德化卖猪肉牛肉,育有三女一男,内外孙6人,全家15人;

长女,陈凤秋,63岁,育有两男一女,全家10人;

次女,陈巧巧,56岁,育有三女一男,全家13人。

1933年,陈允贡18岁到永安“福建省音乐专科学校”读书,三年中专毕业,回德化任“上涌小学”音乐教师十多年,擅长钢琴,爱唱歌,到70多岁还爱打乒乓球。现已上百岁,不时还会哼唱一些老歌。90多岁时还坐自行车到五里街溜达,95岁后,在子女的劝阻下才停止坐自行车出门。

1950年春,陈允贡45岁时来到永春五里街,先在“店前街”开“木屐店”,选取“楳柴”做原料,做鞋底,用自行车胎切成胎条或碎布片做带子制成“木拖鞋”也叫木屐,它坚实耐磨,不怕腐蚀,很受群众欢迎。每年夏季,泉州地区沿海的渔民都来采购,生意不错。两年后陈允贡搬到“中街”的“山仔兜”,长期租住吴柳民古厝加工粉笔、香糊、胶水,经营了50多年。

陈允贡生产粉笔有两种:一种是白粉笔,数量较多,一种是色粉笔,有大红、粉红、黄、蓝、青五种颜色、原料主要是石膏粉及其配料,放在大陶壶里与水搅拌均匀到一定软硬度再倒进粉笔铜模里,晾干后,打开铜模盖,取出粉笔的半成品放在竹篾棚上晒干,收下,一小盒50支,贴上已注册的商标“跃进牌”,再装上纸箱,每箱100盒,这成品就完成。

陈允贡生产香糊的原料有糯米粉、面粉、木薯粉,按一定比例进行搭配,加入适量的防腐剂(符合卫生局规定标准),煮到一定粘度放凉才装瓶(有玻璃瓶和塑料瓶两种),贴上已注册的“白鹤牌”商标,每纸箱放50瓶。

陈允贡生产胶水是用一种白色颗粒状叫“酯酚醇”的作为原料,有相当粘性,加上水、防腐防霉剂(有时也用“福尔马林”)一起搅拌均匀,烧煮到一定浓度,放凉,呈白色透明体,然后才装进白色的塑料小瓶,贴上“桃溪牌”商标,它的粘性较强,好用,很受客户欢迎。

粉笔、香糊、胶水的销售范围较广,除本县外,还有邻县。客户大多数是到陈允贡家进货,路途较近的城关、五里街的商店和一些中小学校,陈允贡亲自用自行车送货上门。

2005年,陈允贡90岁才停止了这三种产品的生产。

陈允贡有自己的一套养生方法。早晨6时起床,端坐5分钟,然后从头到脚进行全身按摩半个小时。午饭后休息一个小时。没有下雨时,晚饭后半小时,在长子或长媳黄金英的陪伴下,在小区(2013年初,陈允贡随搬家从五里街租住地搬迁到石鼓魁星花园桃场小区6305套房居住)散步半个小时。晚上九时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半个小时,才上床睡觉,陈老这“三个半小时”(按摩、散步、泡脚)运动长期坚持,从不间断。陈老三餐饮食与家人一样,儿媳妇会把食物煮烂一点,做些清淡的菜肴孝敬老人家。由于陈老生活有规律,坚持运动,每年的体检,身体都健康。

陈允贡乐观好客,有客人到他家很高兴。

20159月时任永春县委书记、现任泉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锦明带领县镇社区有关领导慰问101岁的陈允贡老人;2017年重阳节,永春县长庄永智带领县镇社区有关领导慰问103岁的陈允贡老人。

20157月《东南早报》记者在“五里街社区老协”有关领导的引领下,走访了陈允贡老人,陈老先生说:“住的已经是从宜居的五里街迁往环境更加优美舒适的套房了。政府每月给我高龄营养补贴,你们还来关心我,儿媳妇生活上照顾我,实在是太好了。百岁那年“老协会”还评我健康长寿老人,送奖金,好像就在近前。”记者采访后,在《东南早报》有这样一段描述:走进陈允贡老爷爷家,给人感觉便是特别干净清爽。见到这位已经101岁高寿的老人时,感觉颇为惊讶,他身体只是略有佝偻,精气神还是那么足,面色红润少有皱纹,行动依然很麻利,还能亲自为客人泡茶。最主要的是与人交谈时思路还很清晰。当问及自己长寿秘诀时,陈允贡操着浓重的乡音告诉记者:“我的生活基本都是自理。从不睡懒觉,每天早上准时起床,为自己做个全身按摩,然后在房间里踱步健身半小时,让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走累了,就站在窗边看风景或街头的行人。每夜热水泡脚。”记者肯定陈允贡有与其他百岁老人饮食均衡,喜欢运动,家庭和睦的共性外,最突出的是肯定他长寿秘诀时常年坚持热水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咳嗽,减少感冒,降低血压等症状。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0595-23882645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