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永春县文化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永春文艺

永春文艺

【青草地】露天 电影 忆往昔

2020-01-13    来源:《永春文艺》2019年第12期 总第21期    作者:郑诗赤  浏览次数:1623
    天晚饭过后,我悠闲地散步在一条通往村部的水泥路上,走到村部的时候看到村部大楼的右侧大墙上挂着一张四方电影大荧幕。在大埕中央放着一块四方桌,桌上中央摆着一架智能投影机,桌边站着一个机术员正在使用投影机播放着电影。村部空旷的大埕摆放着五六条木板凳,板凳子上坐着七八个看来已经有七八十岁的老伯老太太,几个老人还带来的几个孙子孙女,正在跑来跑去打闹着玩。偶尔会有一俩个中年人路过进去瞄一眼就走了出来,只有那几个老人在认真看电影,偶尔边看边和身边的人讨论着。
    记得我小时候听大人讲, 我们村里有电影是在一九五几年后,早期是在仙溪小学操场放眏,遇到下雨天就在小学旁边的作周礼大旧屋龙兴堂的大厅里放眏,把大屋的四周大门小门关好,进去看要买票,一票一角钱,小学生五分,而当时一个农民干活一天工资是五角到一元,看电影是一种比较奢侈的文化活动,大部分人三两年才看上一两回。那年代农村没电,电影队还要自带一只笨重老式发电机,这样才有电能放电影。那年代的电影都是黒白的,又是单机组的,一盘影片放完了,要停下来换另一盘装上再继续播放。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在我童年时代整个村庄没有一户人家有电视机,没有什么文化生活和其它娱乐活动,只有文化局组织下任务到各大队下乡去放电影,(现在是村,过去叫大队)由各大队出资,一年只有放四五次电影,让农民通过电影见识外面的世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还有每一年大队里有人去参军,要请来放电影,欢送新兵入伍,大队干部和新兵军人军属要上去对着麦克风向村民说几句话。
    那时小孩听说有电影看是最高兴的,早早就吃晚饭,肩扛着木凳子到放电影的地方去找个好位置摆好等着看电影。记得儿时有个地方垵口茶果场是归东关华侨茶果场管理的,离我家四公里多,那里每个月常常有一或两次放电影,当时交通很落后,公路是土沙路,但只要听说垵口有电影,几个童伴经常会傍晚早早就吃饱饭,哼着小歌迈着小脚走路出发看电影。当时农村电影都是在露天操场,每一场电影都有好几百人看。露天旷野蚊虫很多,在看电影的人很多被咬叮得一个个大包,站在外围被叮咬得更厉害。在春夏的晚上去看电影,时常会碰到下雨,看完电影回到家浑身都是水和泥巴。而在冬天去看电影就要顶着冰冷寒风和霜露。偶尔有童伴招会呼跑去五六公里外的吴岭大队湖城大队去看电影,每次看完电影都是深夜了,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只有很少人有带手电筒,个别人会带火柴,在看不见的关键路段会划一根照一下。每次看完电影回到家总是到午夜后了,肚子也饿得空无一物了,就会找点剩的凉稀饭吃,但经常是没有剩的稀饭,只能忍着饿躺下睡觉了,但这些都是记忆深处最美好的回忆了。
    到进入60年代中期后,社会的逐步发展,经济比以前好了,每个乡镇和大村落都开始建起电影院或者大会场。我们仙溪1959年建的会场也在1981年底改成影院,要进去看电影看需买票,当时一开始一票两角,里面设有座位,在电影院里能遮风挡雨比较舒服,几乎场场爆满。那里也是当时年青人谈恋爱的好去处,也是人们大开眼界,看外面世界长见识的好办法。社会在发展,电影票价也在变,1983年一票升到五角,1986年一票卖捌角,1989年一票一元。
    1990年后,电视开始进入每家每户,电视频道和节目在变多,坐在家里看电视也比较舒服,农村电影开始走向冷门衰弱,及少人去影院看电影了。1992年我们这村庄很多家庭都有了电视机,电影院就停放电影了。直到最近这些年,文化下乡活动,电影队每年的一个季度要到农村各村里放一次电影,增加农村的生活文化活动。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0595-23882645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