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永春县文化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永春文艺

永春文艺

家里的土灶(外一篇)

2021-04-13    来源:《永春文艺》2020年    作者:郑诗赤  浏览次数:576
 

家里厨房的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也是每个家庭每个人进出最缓多的地方,更是一个家生爱和送温暖送亲情的地方。
在我童年的时候,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时会驻足看看那袅袅炊烟在乡村上空飘荡景象,总感觉到一股温暖热流涌上心间,似乎看到不远炊烟下面自己的家,母亲正在锅灶前烧火做饭,这回家也许有好料吃了。
      
家灶的位置很重要,要在屋子中选一间好房间,在房间选一角好位置,因为厨房是家人出入最多的地方,所以选最有利于家人走动,更要注意放灶口的方向,灶口方位要有利于顺风向,能使灶火的木材料,山芼料燃烧火力旺盛。有人还专请地理技术先生来规划设计,还要选一个大吉日开工动土。
      
家灶在七十年代前,农村都是找拿几块砖头作灶口,用没有杂质的干净土夯实作成,也有用夯土块砌成的,灶口下筑一口火灰厨。灶形状都是两鼎锅连,前锅煮粥,后鼎蒸满满地瓜芋头,或者曲角三鼎锅相连,前鼎炒几大盆菜,后锅温水。当时生活条件特差,少油缺肉,又是劳动量很大,人人吃量都挺多,年轻人干活时几乎要吃一斤米饭。大土灶角旁放一孔直通屋顶的烟囱,土灶作好了在灶面上放几块木板块,好让碗盆粘不到土。灶窝只放大小铝锅,铁铸大小鼎,鼎盖都是木板做的,使用时很笨重。这种大土灶也可能是历史以来使用最长时间的灶了。土灶虽然粗大,但烹煮出最原味的香甜酸辣,也炒炖出当时一家七八口甚至十来口人大家庭的爱情,亲情,和谐感情的浓浓味道。
     
那时大土灶的燃料是杂木,树头,山芼,杂草,麦秆,等等大自然的山货料。这些燃料都是在农闲时上山去挖去砍去割,家家户户都要做燃料,长久採集山上的山货也很缺伐,有人就得远程四五公里外的大山去组集。採集后一担担用肩挑回家,那时代的成年人个个肩都挑出老茧,十二三岁小孩,不管是男孩女孩都要开始学帮忙做点。也有平时下地干农活回家,尽管一天已经疲惫不堪了,在回家的路上还要寻找路旁有杂枝枯草顺便带回家。在一个家庭中柴米油盐很重要,成语中柴米油盐的柴字放第一字,也说明柴是最重要的,有了柴才能做好米油盐。
      
那大土灶煮的花样并不多,都是自家种的,自供自足,一年四季种出什么就煮吃什么。无论煮什么料,煮出来的味道都感觉特别浓浓香甜。一日三餐主料最常见是稀饭,有时加蒸地瓜,芋头,马铃薯,搭配地瓜干,地瓜叶,芋秆干,木薯粉,面粉,面团,麦粿,芥菜,干咸菜,大白包,大白菜,菜花,萝卜,萝卜干,大豆,菜豆,四季豆,黄瓜,南瓜,苦瓜,茄子,苦野菜,等等杂菜。炒这些菜只能用油瓶滴几滴自家种的花生去榨来的油,使菜炒好了没鼎的铁生锈味。煮一次干咸饭要等久久有什么记念日或佛生日活动才有。最幸福的是偶尔煮一个半粒自家养的鸡蛋或鸭蛋,比较有条件的在逢年过节或亲戚朋友来访,才可抓一只鸡或鸭来杀,没有大鸡鸭可杀的只能去小街买几片小肉来改善伙食。在那大家庭中,杀一只鸡鸭煮炖好了要由父母来盛分,各自一碗,比较有肉的肉块分给亲戚朋友来了或长辈和孩子。自己只吃那两三块硬骨头的头脚了。那年代几乎家家都是人多餐桌小,一家人坐不下,也只能把菜和汤放餐桌上,除了亲戚朋友长辈坐在那里吃,其他人是端碗饭站着吃,有的在旁边随便找个位置坐上吃,小孩最常坐在门槛上吃。
      
大土灶最没粮料煮的是在一九六零年到一九六二年的自然灾害,粮食基本颗粒无收,家里的灶火就变得冷清了,有的家庭煮过米糠配菜叶作咸粥吃,米糠吃入嘴里很粗,在肚中不容易消化,也很难便出,也有人上山去摘挖苦野菜,来填挨饿的肚子过日。也碰有几家实在没粮下锅,只好厚着脸皮向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先借点粮食来过日子,等来年粮食收成了还上。那年代的生活虽然穷点,但人与人之间最亲切,亲近,和谐,互帮互助。
      
到了七十年代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改变,生活也随之向好的改变。大土灶也带来了外观的改变,外面从土换砌砖头了,随时间推移,有的再贴上瓷砖。进入八十年代,在普通家庭开始烧蜂窝煤了,烧蜂窝煤方便,无烟少灰尘。那大土灶也就慢慢地弃用了。到九十年代,家的厨房又从新更大革变了,装上各种各样家用电器,煤气灶,电磁灶,电饭煲,微波炉等等。使家的厨房做饭更快捷卫生。现在的家灶炊具更发达,有人开始用上现代化智能厨房了。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社会怎样进步,厨房总是我们最熟悉最温暖的地方,也不管是从土灶进步到智能灶,总还是会烹煮出家人最口可,最香甜 ,最喜欢,最和谐,最浓浓爱的味道。

                                                                      仙溪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于永春县湖洋镇仙溪境,有一座大雄狮形状的大山,岩屏山(又名鼎仙山),海拔483。整座大山常年翠绿,风景秀丽,鸟语穿梭在森林中,山中长满了各种名木,绿竹。有香樟、柚木、古松柏、丹桂、青冈树、楠树、枫树,等等名林贵木几百种。在大山森林中有一座岩,名为鼎仙岩,鼎仙岩始建于宋代(据永春县志记载),系明代郑姓三洲公和碧池公兄弟再重修建。岩后山大圆雄厚,名贵森树密布,岩后不远处的森林中有奇石峥嵘,仙境,石钟,石鼓,长在大岩石上的树坚强,等等奇山怪树神石。岩前视野望千里,百丘皆伏小。春秋季节常云雾缭绕,似蒸大山馒头,在晨光灿托下,美不胜收。
      
宋朝朱熹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曾经给过鼎仙岩,亲自题写溪山第一额匾一方,(朱熹晚年称晦翁),又在岩后石崖上刻仙苑二字。
      
弘一法师在19394月至194O11月,住居永春主持普济寺,并在寺中度过六十大寿诞,弘一法师入进永春普济寺前,曾与永春湖洋仙溪鼎仙岩结缘,与鼎仙岩主持广欣喜师(18641934)结缘,为鼎仙岩大殿题写大悲殿匾额。广欣喜师为永春一代名僧,得省当局委为泉漳汀龙永佛教分部参议员,曾担任永春佛教会成立被选为首任主席。他精通医学,常为民疗病。弘一法师在广欣喜师七十华诞,亲手题写额匾功参上乘以贺祝寿。广欣喜师在1934年圆寂焚香化身进塔。传说有观音菩萨和高僧的保佑,历来这境内就没有受老虎猛兽侵害过,(解放前此地有老虎野兽踪迹)。
      
近代有很多文人游云此岩山,留下许多好诗词,描述过鼎仙岩鼎仙胜景是溪山,高士留题数百年。寺内钟声闻远社,春前茶圃尽含烟。云深日暮林归鸟,夜静天开月照禅。宝刹庄严佛胜地,如来独坐对西天溪山第一鼎寺岩,宋世朱熹刻仙苑。奇山怪树神石在,寺院佛光客往来等等好诗。在全国各地,海外华侨每年有成千上万善男信女前来祈求平安,健康,发财,各个都给于灵验。
      
鼎仙岩水仙茶有闽南水仙始祖之称,在清后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一1861)湖洋郑世报父子到闽北武夷山谋生,学会了种茶制茶技术,后带回一百株茶苗,种植在鼎仙山岩寺附近,成丛传植,采摘后仿照武夷岩茶制作加工,茶质优美,茶香浓润,回味久存,深受大众喜爱,畅销国内外。有一首诗水仙茶泡茶话仙,清心静禅,水仙芬芳,风轻云淡,凡尘名利,过往云烟,今古乐愁,一壶随缘
    
  仙岩在清朝年间,曾经也有种过佛手茶,把佛手茶制作成色泽鸟润,粒索曲卷,汤水甘醇浓香,津生喉润,回味无穷,让人留思不忘。把佛手茶制作出好精品,僧记佛手麒麟和葫芦牌茶叶,畅销祖国各地,深受海外华侨喜爱。现在东南亚华侨收藏品中还有鼎仙岩的麒麟牌葫芦牌装茶叶铁罐子,陶瓷罐子。
      
鼎仙山的沿路山坡中,种植着成片芦柑,每年三月中旬,是永春芦柑竞相绽放时,朵朵小白花芬芳流溢,清香扑鼻,蜜蜂蝴蝶在花中穿梭飞舞。使人如临仙境,心旷神怡。成熟时,永春芦柑个头刚好手掌好拿。桔色鲜艳,表皮松薄,味甘汁多,甜酸适好。1989年国家农业部授于优质农产品称号,2015112,习近平总书记与全国中央党校培训班206位县委书记座谈,点赞永春芦柑说,永春芦柑非常有名,很甜很好吃。这些荣耀离不开这里先天好气候,神秘土壤,加上果农辛勤管理。每年有大量产品销往祖国各地,和出口海外。
      
在一天的繁忙工作完时,或是节假日里,坐下来,喝一泡鼎仙岩水仙老丛乌龙茶提提神,掰开一粒湖洋仙溪芦柑吃吃,回味那神仙般的爽。感想起,仙山不在高,有仙住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仙溪大村庄里,有一条美丽小溪,溪水从村庄中流淌而过,清澈的溪水源头来于林俊德将军老家,优美介福的家乡水,也有余光中诗人的乡愁老家洋上铁甲寨大山露泔水,添加鼎仙山下交会原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的祖家五旗岭龙脉山水,会集成仙溪主流。仙溪溪水永不知疲惫,唱着古老歌谣,流过仙溪桥,和着仙溪古街老韵,带上溪边掉落下的小树叶,小花片,恋流东关老木桥下(东关桥又名通仙桥,传说是宋朝1145年建),联系了无数海内外游子,永不断的乡愁情杯,通向泉州,奔向大海。
      
仙溪溪水透明清澈,倒影着不远处翠绿小丘山,时常有小孩在溪边玩石弄沙,大人在钓鱼抓虾。仙溪远离大都市的繁华喧闹,见不到那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只有一种清风轻吹拂脸,令人舒服的安宁。这条有龙的气息溪水两旁,在这几千年来,养育了几万万华夏子孙。仙溪:古老村庄景色新,四周翠绿水清甜。粒粒芦柑香又浓,壶壶水仙溢芬芳。仙腾瑞气家家顺,溪涌财源万户兴。私藏一处永春里,凡来此者皆动心。这是一处人杰地灵的宝地,人才济济,层出不穷,有当过国家干部,教授,作家,老师,医生,企业家,实业家,等等许许多多国家栋梁。真在于,溪水不在深,有龙游则灵

 

上一篇: 没有了!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0595-23882645

在线客服